
三条红线——政府税收、国债和发行货币。
国家可以通过发行货币来控制经济的节奏,或者依靠税收来重新分配社会财富,国家还能通过借债筹集资金,但是,这三种权利都有严格的控制范围,都有不能跨越的红线。一旦这三种权利被滥用,就会威胁到国民与政府的关系。这个国家的货币就会遭遇信用危机,国家就会面临破产。
那么这三条红线究竟在哪里呢?

——划定货币发行的红线:
当前各国货币的发行量,不再依照政府黄金量来确定,如果政府出现缺钱时,比如说债务危机,财政危机等,理论上所有国家都可以用发行货币的方法来解决。但在现代国家中,这样极端的例子却极为罕见,对于全球货币体系里面,各个国家来讲,都有通过立法的形式,凌驾于行政机关的法律手段来限制各个货币主管当局,滥发货币。
2011年8月31日,美国的国债总量约为14万亿。
2011年,美国增发货币9193亿美元;
2011年,日本增发货币31.9万亿日元;
2011年,中国增发货币12.6万亿人民币。
而税收是如何被确定的呢?

大宪章从1215年以后,不断地被国王抛弃,经过斗争又重新建立,一直到1688年以后,那才正式地把它变成了国王在宪法之下的制度,1688年12月,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推选了新的君主,确立了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在当时的世界上,国家的更迭,主要依靠暴力流血来完成,打江山坐江山是世界范围内普遍认同的改朝换代的方式,而英国这次革命,并没有通过流血的方式来获取成功,因此英国人自豪地称为:光荣革命。
光荣革命的第二年,约翰洛克出版了《政府论》,让人们看清了现代国家的原理,他反复强调人与政府的契约关系,强调政府权力的来源,明确了政府权力的有限。明确指出了:国家的税收权力来源于人民,所以人民可以使用法律的缰绳来约束税收这匹马的速度和方向。
税收的适度与公平,以及税款使用的透明和公正,是国家在行使税收权力时不应跨越的红线。在世界上,各国的税收水平,因为各国的经济状况,使用目的等因素有较大的差别。
按照税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算:
北欧的挪威、瑞典等国家通常保持40%以上的税收,用于维持较高的社会福利体系;
2011年,希腊税收为33.5%;美国税收为26.9%;日本税收为28.3%;中国税收为17%
现代国家中,税收是权力的成本,收多少税实际是在处理国富和民富的关系。考验的是一个国家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文明水平,决定着政府的质量和人民的幸福。随着社会的发展,包括福利制度的发展,国家财政支出的压力越来越大,税收承担的压力也被分散到国债这匹马的身上。
国债不同于税收和货币发行,国债发行的红线更不容易量化。
当前各国经济状况、法律体系和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差异,就决定了不同的国家所能够承担的国债总量也存在差异。国家在制定自己国债发行政策时,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都可以减少跨越红线的可能性。
国债是政府今天的作为,是用人民的福祉,国家的信用和未来做担保。也可以说是今天的人们在消费子孙未来的钱,所有必须慎之又慎。
1215年,英国的大宪章最早明确了税收的红线,增税必须得到人民的同意;
1787年,《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节规定联邦财政部每次借债都需要获得国会的授权;
1844年,《英格兰银行法》颁布,规定银行发行的货币,必须以拥有的金银数量为保证。
三条红线从各自的起点出发,持续地影响着国家的进程。
人类曾用含金量来衡量货币的质量,而今,衡量货币质量的因素更为多样和复杂,其中,每一条红线的跨越都会直接作用到货币的质量上,从而影响发行这种货币的国家的命运。
现代国家,是为了公民提供现代服务而建立的,国家能够获得多少钱,应按照公共服务的需要,因为过度税收,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水平;超量国债透支国家的未来;过量发行货币将人民的财富兑水,而且三种方式需要相互协调,任何一种方式的失衡,都会使另外两种方式承担巨大的压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