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是一个聪明人,悟性不高。比起身边的同事,甚至更年轻的同事,他很自卑,为何他们个个都天资聪颖,讲起专业来头头是道!
他已经不年轻了,照此下去,随时可能会被公司、被社会淘汰。他有些担忧,有些焦虑。
然而,焦虑解决不了问题,他还是得找出路。这出路,显然不是提高自己的天资,那是下辈子的事情。
有位长者告诉他,要识别自己的优势,创造不可替代的价值。他很信服那位长者,于是开始思索自己的优势。
自己能有啥优势?除了打字速度快一点以外,好像啥优势也没有。慢着,打字速度快,不就是优势吗?如果能把一些经典的录音整理出来给更多的人,不就是价值吗?这种活,一般人尤其是聪明人不愿意干的,那就他这种笨人来干吧!
于是,他收集了几位业内泰斗的课程录音,开始整理。刚开始时还饶有兴趣,但看到工作量巨大,完成遥遥无期,情绪上难免会有些不耐烦。为了哄自己继续干下去,他规定每天只整理1个小时的录音。有时候,遇到还有十几分钟录音就结束,他又哄自己干脆整理完。
就这样,他在工作之余,连续整理了四个月,整理出几百万字的讲稿。完工的那天,他异常欣喜!不是因为可以给别人提供这么多内容,而是因为他突然有一种武侠小说里任督二脉被打通的感觉。
或许就是在整理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他进入了泰斗们的思维体系,最后能像他们一样看待和思考问题。他知道,自己开悟了!
后来,他听很多人讲专业,再也没有“头头是道”的感觉,反而认定是用逻辑在“忽悠”,只有“逻辑”没有“道”。就像听过贝多芬、莫扎特、肖邦等大师的演奏,其它演奏在他听来,不过是在卖弄技巧。
然而,他也很清楚,自己只是非常专业的观众,而不是大师。尽管能如数家珍地讲出泰斗们的思维体系,但毕竟是个反光体,不是发光体。这一点上,他有自知自明。
正是做整理录音这样的蠢事情,他得到了智慧和眼界。同时,他的优势也完成了升级:从打字速度快到审美水平高。既然审美水平上来了,那就围绕这一优势,去不断实践,培养自己真正的见地,最后成为一个真正的发光体。
从那以后,他再也不自卑。当然,审美水平高之后,难免会对真理有一种执着,因此,他无心无意地得罪了不少人。得罪人的场景,大抵是别人客套地让他提意见,他很认真地指出问题。
这一点,他也知道,但是他不想改变。只要对人有帮助,哪怕是一个人,无论得罪多少人,他都觉得值得。
真正智慧的人,或许就是坚持用笨办法做蠢事情。他并不聪明,但是无意间走了一条智者的道路,一条开悟的道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