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被车撞死的第二天,一大早,阿囡洗漱好,准备去巷口左拐的张嫂馄饨馆开始挣每天半天的小时工工资了。
虽然说工资不多,也基本够维持她的日常生活费了。她现在在考研阶段,如果每天都把时间放在学习上,她的精力倒是充沛,只是生活费就成了老大难。
临近本科毕业,同宿舍的舍友,6个人中有4个开始准备找工作了,另一个舍友小敏,考了老家县城的编制,是一定要回去的了,虽然她也不想回。但父母早给铺好的路,她也只能顺从,毕竟她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希望她留在身边。
舍友们每天讨论的也基本是关于社会和工作的事儿,她想插嘴吧,也插不上,毕竟自己一点儿社会经验没有。每天听她们叨叨来叨叨去,心里都发痒了,但她又很清楚自己会继续深造考研,所以不得已,她就搬离了宿舍,在外边找了个合租房,学习环境虽然没学校舒适,但也还好,四个租户,白天都出去工作,她也能安心学习。
刚搬来这个青石巷子的时候,阿囡对周围显得还生疏。她清楚记得搬来第一天,同是租户的王老师就主动和她打招呼,她当时还纳闷,这人眼睛应该是有问题,戴着深色大墨镜,衣着干净整洁,手里拄个拐杖,身边还有一条狗跟着。
“你是新搬来的小姑娘吧?昨天听房东说了,今年多大了?”
“哦,你好,对,我刚搬来,21岁。”
“是吗?我女儿要在的话,和你一般大呢。”
“叔叔好,您女儿没在身边呀?”
“嗯,是。。。。。。”他欲言又止,阿囡就没再问下去。
“以后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就尽管说话,别跟我客气。我眼神虽然不好,但也算老租户了,一些日常的小事情还是能帮就帮的。”
“谢谢叔叔!”
“你就喊我王老师就可以,大家都这么叫我。”
“好的。”
阿囡回忆着自己刚搬来的那些日子,心里对王老师充满了感激之情。附近谁家饭馆好吃、买东西去哪儿买实惠等等,好些都是王老师告诉她的。
她觉得王老师对她就像亲人一样,刚开始阿囡还觉得可能是因为王老师女儿没在身边,所以把她当成了自己的女儿。后来才知道,她唯一的女儿在一场车祸中去世了。
再后来,住了一段时间,阿囡也从房东嘴里慢慢知道了一些王老师的故事,越发敬重他。
“吱呀,吱呀”沉闷的开门声,从王老师的房间传出来,阿囡赶紧上前去搭把手,一看就知道王老师还没从悲伤的情绪里走出来,他整个人精气神儿都没了。
“王老师,您今天感觉好点儿没?”
“好些了,谢谢你阿囡。”
“您这一大早出门要去哪儿呀?”
“我去店里,我这一歇,店里好几天没开门了,也放心不下。”
“王老师,我扶您过去吧,正好我也要去张嫂那儿干活。”
“那给你添麻烦了,阿囡。”
“不客气,王老师,应该的,您平时也没少照顾我呀,我能干这份临时工还是张嫂看您面子,才让我干的呢不是?”
“你这小姑娘,人勤快又聪明,张嫂也是落着了呢。”
“谢谢王老师夸奖,我一定踏踏实实地干好它。”
“考研准备得怎么样了,肯定没问题吧?”
“还好。”我一边应答着,一边搀扶着王老师往外走去。
王老师一路上,一句也没有提起大黄,但阿囡明白:他心里还在难受,只是苦都咽肚子里去了。
(待续)后记:我们身边不缺少像王老师这样的好人,他们值得被铭记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