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积极心理学的成功秘笈

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积极心理学的成功秘笈

作者: 侯悍超 | 来源:发表于2018-03-04 08:59 被阅读0次

    大家好!元宵节过完了意味着这个年是真的过完啦!不知道大家这个年是不是过的很充实呢?

    逃げるは耻だが役に立つ

    不知道大家节后开工什么心情,反正巴菲特说他每天都非常兴奋地想工作,是吃着火锅唱着歌去上班的!

    image

    我印象最深的类似体验还是小时候放假在家玩电脑的时候。当时前一天晚上没打通的关卡,晚上做梦都会想着,梦里都在想怎么可以过关,然后第二天一早就非常兴奋地爬起来继续去实践,看看是不是可以。

    而最近的类似的体验就是这篇年前挖好坑的文章啦!因为老婆在创业,所以自己最近也看了一些商业模式的东西。突然发现积极心理学之所以发展这么快,正好可以从商业模式的角度分析一下。年前挖了坑,好几个朋友说期待,于是赶紧趁刚过完节发出来。毕竟本身不是学商科的,只是抛砖引玉,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留言讨论!

    迅速发展的积极心理学

    俗话说:“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积极心理学发展的到底快不快?拿数据说话。

    继续引用墨尔本大学的研究[1],作者Rusk数据分析很厉害(有兴趣可以看另一篇《大数据告诉你积极心理学到底在研究什么》),他研究了著名心理学数据库PsycINFO中700个杂志的170万篇文章,找到了18,000篇以积极心理学为主题的文章,占到数据库的4%,其中光2011年一年就有2300篇。而在1992年,积极心理学主题的研究文章只有216篇,占到整个数据库的0.94%。

    也就是说积极心理学主题的研究文章在绝对数量上翻了10倍,占比也翻了4.5倍!
    做个对比的话,中国房价从2008年开奥运到2018年10年间大概涨幅在4-7倍,相信你已经感受到这个速度了:)

    积极心理学主题文章占比

    这个不仅仅是学术领域、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积极心理学的兴趣也很大。网易的《哈佛幸福课》,也就是是哈佛大学的积极心理学本科课程,课后有7w多人参与讨论,播放量我没有查到,但一定比这个数字更高。

    image

    知乎“积极心理学”的话题也有10w+的关注量:

    image

    根据这两个数字,我估计至少有10w+的年轻人在关注积极心理学。尽管比起知乎“心理学”话题1600w+的关注量来说还很少,不过也是个很不错的起点了,后边的就需要相关的人(比如我)来努力啦!

    为什么发展这么迅速?

    积极心理学迅速崛起的原因都有很多,比如广大人民物质生活富裕了,开始追求生活幸福了;比如赛里格曼当上了APA的主席等等。

    不过这次主要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了解过商业模式的人可能都知道商业画布,其中用了9个格子分析产品、用户、渠道、成本、利润等要素。

    商业模式画布

    这些要素很重要,适合创业者详细思考自己的创业项目,不过这次只是借用这个模型分析积极心理学的发展,所以后边只用简化的模型来分析。

    简化来看,整个商业模式画布可以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分关注用户和产品的流向(产品流),下半部分关注资金的流向(资金流):

    • 产品流:需要做什么样的产品,通过什么渠道,满足什么需求;
    • 资金流:也就是钱从哪来,到哪去。
      一个完整的从产品到资金的循环就是一个商业模式

    假设用可乐来举个例子(只是个栗子,显然真实的商业模式没有这么简单):

    • 产品流:用户需要好喝的饮料、需要糖分、咖啡因、解暑等,而可乐公司做出了可乐这个产品,然后通过各种批发和零售把可乐卖到消费者手里,满足了大家的需求;
    • 资金流:消费者把钱给零售商,零售商给批发商,批发商再给可乐公司。

    从图中可以看到可乐的商业模式是一个完整的闭环,或者说两个闭环,在这个闭环中,可乐公司、商店、消费者都获益,于是整个循环模式可以持续下去。

    可乐商业模式图

    积极心理学商业模式分析

    如果用这个来分析积极心理学,就会发现积极心理学打通了传统心理学领域中的两个产品和资金流,形成了新的商业闭环

    传统心理学商业模式
    由于学校的需求是科学研究和文章,所以学校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发文章比较容易的领域,比如实验心理学等。这些心理学研究很有价值,不过很多科学研究中有价值的问题并不是大众关心的,于是心理学更多只是在学校内部的一个商业循环。这也是一个商业模式,只是这个模式中参与的人数和资金量都比较少,参与者只有大学和高校的老师,资金也只是一些科研经费,有点自娱自乐的意味。

    传统心理学商业模式示意图

    以上是这个商业模式的示意图,可以看出这种模式和社会大众需求之间没有很好地形成闭环

    • 人们对心理学的需求是解决心理问题,让自己心理健康,生活幸福;而传统心理学家的研究内容和有关书籍并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个问题;
    • 很多人对人本主义、幸福等主题的心理学感兴趣,想系统学习有关的知识和方法,但学校相关的课程并不多。

    特别说明
    因为这只是一个简化模型,难免会以偏概全,这里解释一些容易引起误会的地方:

    • 这里统称“传统心理学”并没有特指那个心理学分支,也不是要把积极心理学跟传统心理学对立,只是概括过去一个整体的现象。
    • 不是说所有非积极心理学的学者写的书都不好看,《心理学与生活》也是很多人心理学的入门读物。
    • 大学不是完全没有相应的课程,只是不够丰富,很多对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也学习了心理学的本科或者心理咨询的硕士。但是有一部分人对幸福等主题感兴趣,他们并不想学心理咨询,这些人以前没有合适的心理学课程可以上。
    • 积极心理学运动发起之前,也有很多对人本主义和幸福等主题感兴趣的心理学家,他们的研究主题几乎已经是积极心理学了,不过由于不是很容易做出实验,发文章比较困难,所以在大学中人数相对较少,没法形成比较大的研究中心。

    积极心理学商业模式
    积极心理学出现以后比较好的补充了上边两个需求的空缺,形成了一个更大更丰富的商业模式:

    1. 宾大等学校开设了积极心理学的硕士课程,满足了一部分想学心理学,但又不想学心理咨询的同学的需要。
    2. 很多积极心理学家写了一些既科学又通俗易懂的书,满足了大家对心理学的好奇心。
    积极心理学商业模式示意图

    此外,马斯洛(1954)在《动机和人格》这本书里就用到过“积极心理学”这个词,后边也有很多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对人的品格、幸福等问题感兴趣,不过因为之前人本主义心理学研究方法上的一些局限性,这些研究在发文章和拿研究经费方面有些劣势,所以大学里做这些研究的老师并不多。

    相信很多学心理学的同学会对这个深有体会。很多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感兴趣的同学,想读研或者博士研究人如何才能自我实现。但是看了一圈以后发现并不能找到合适的学校和导师。

    积极心理学出现以后正好解决了这个问题。通过改进研究方法,这些研究者拿项目发文章都比以前更容易了,于是他们也慢慢开始活跃了起来。再加上一些积极心理学中心的成立,让这些研究者有了自己的组织,也让对这些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更容易找到学校和导师(想了解积极心理学硕士项目可以看这个文章

    总的来说,积极心理学将心理学家、大学和社会大众联系在了一起,让大家都受益,打通了商业模式的整个循环。这就是我认为它可以迅速发展的原因。

    商业模式了不起么?

    可能有些朋友会觉得,积极心理学是科学和学术,拿商业模式来分析一个学术领域是生搬硬套,甚至可能是对学术的不尊重。

    不过我不这么想。以前我也对商业不感兴趣,与很多心中想着诗和远方的朋友一样,觉得赚钱是很俗的事情,觉得钱跟诗和远方是不兼容的。

    直到我看了一个TED演讲解释了为什么商业有助于解决社会问题

    这个演讲的核心观点是:

    商业解决问题时,能获得利润,这可以让解决方案生生不息

    其实很多人都想为社会做贡献,只不过通过牺牲和消耗的方式来做贡献的方式是不可持续的。而如果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商业模式,这个模式就可以不断循环,生生不息。

    积极心理学正是这样一个多方受益、生生不息,提高大家幸福感的解决方案。商业模式没什么不好,希望这个商业模式继续扩展和丰富下去,可以容纳更多人的参与,最终也让更多人的生活美好一点。

    1 Rusk, R. D., & Waters, L. E. (2013). Tracing the size, reach, impact, and breadth of positive psychology. The Journal of Positive Psychology, 8(3), 207-221.
    原文连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商业模式角度分析积极心理学的成功秘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hff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