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 本文共1889字,阅读约需要五分钟。
关键词: 小白经济学 失业保险 社会福利 保障
估计看到这个题目,就有不少小伙伴不答应了,因为失业保险是国家立法强制实施的,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每个人几乎都买了失业保险,怎么可能由你这个死胖子随便说不是就不是了呢?
为了说清这个问题,还要从保险的基本原理说起。我们说未来是不确定的,每个人可能会有不同的遭遇,也许未来我很幸运,可以过上比现在更好的生活,但也有可能我会遇上坏运气,生活难以为继。生活中,总是有不少人是讨厌这样的风险的,这时保险公司就站出来,将那些人们不愿意承担的风险“买”下来。人们由此获得了即便在未来出现了坏运气,也能让自己过上符合预期生活的保障。归根结底,保险公司是向客户提供“未来一致性”服务的机构,而保险就是他们的产品。这个产品从本质上讲,和卖手机,卖汽车的公司是一样的,因此,保险公司也应该以实现盈利为存在目的。
此外,一个项目要能够成为一个保险产品,这个项目还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 事件的随机性:也就是这个事件发生不能是确定的,而只是有发生概率的。好比我已经得了病,再去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肯定不答应,因为我生病的事情已经是确定的事实,而不是随机性的概率事件。
- 事件的不相关性:也就是每个参与保险的当事人之间对于事件都是不相关的。比如一个酒鬼要买车险,保险公司不会答应。因为酒后驾车,很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此时的事故和当事人是强关联关系。
- 事件的独立性:也就是每个概率事件都是独立于投保人意愿的,不随投保人的意志为转移。比如我不想我的车被剐蹭,有意将车停在路边的付费停车位里,但我的车还是被剐蹭了。这个风险就不随我的意志为转移。保险公司就推出了第三者责任险。又好比我很担心我的女朋友要和我分手,想买一个分手保险,保险公司不会同意,因为说不定哪天我见异思迁,主动提出分手呢。
那失业符合上面几个条件吗?我的回答是:都不符合。
首先,失业是人的自愿选择。(是不是又离经叛道了?)当我被老板解雇的时候,被解雇的那一刹那,我是非自愿的,但是失业是一种状态,而不是一个瞬间。如果我在半个小时后,从被老板解雇的悲痛中恢复过来,却没有立即在招聘网站上随意找一个工作申请就职,那就说明我还在寻找更好的机会。而我在寻找工作中所花费的时间就是我愿意支付的成本。我能够花费的成本越大,我所能进行的选择就越多。由此可见,“失业”的诱因可能不是我主观的结果,但是否维持“失业”这个状态是我自愿选择的结果。这种状态的持续时间,则由自己能够承受的时间成本来决定。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失业不具随机性。
其次,失业和当事人是强相关关系,也不具备独立性。每个人都可以选择工作,也可以选择失业。“世界这么大,我想去看看”的随性不是被很多人所推崇吗?我就遇到过一个下属,有一天突然提交了辞呈给我,问他为什么要辞职,回答竟然是他觉得人生中应该有西藏游学的经历,于是就决定辞职。一周之后,骑车去了西藏,一去就是两年半。因此,我们能说失业和个人是不相关的吗,失业还能是独立性事件吗?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失业”并不符合作为保险产品的最基本条件,保险公司如果提供这样的产品,很有可能面临相关产品破产的窘境。大家不妨留意一下,有没有哪一家商业保险公司推出了失业保险这一产品。
那为什么政府还要强制实施“失业保险”呢?我们说,这其实是一种社会福利,只不过用了“保险”的名字而已,如果把它叫做“失业救济福利”更加贴切。政府看到如果社会短时间内出现大量失业人员,可能会给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导致社会不稳定,因此强制要求所有人员都购买“失业保险”,从而保证在失业率突然高企的时候,人们还能够获得基本的生活保障,避免出现社会问题。所以,归根结底,这其实是政府的一种避险措施,而不是个人的避险手段。
那么“失业保险”到底有没有用呢?这要一分为二的来看。通常来讲,“失业保险”的确可以帮助那些突然失业的人们度过暂时的难关,让他们能承受更大的时间成本,从容的选择更好的工作。但是凡事都有两面性,如果“失业保险”的赔偿金足够高,高到能让投保人员维持不错的生活水平,那失业人员可能就没有太大的动力去找新工作。比如失业状态下,我能拿到2500元的补偿金,而我找到一份工作却只有3000元,我就不想去工作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现在很多欧洲国家失业率高企,但人们却不愿去工作。长此以往,政府就不得不背负很大的财务包袱,对社会的长久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不知您现在是否同意我的“失业保险不是保险”的说法,如果您同意,不妨再想想“养老保险”是不是保险,还有没有其他类似的“保险”呢?如果您不同意,也请您给我留言,我们一起来讨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