芸姐:
最近两周在家上网课,你总喜欢关上自己的房门。在妈妈眼里,你是懂得轻重的一个孩子,听课是很上心的,所以也没有要求你打开门听课。
但是每次交作业,拿平板到房间后,如果你一个小时还没有还回来,我必然来敲你的门,拿走平板。每次你都很不情愿地开门,很不乐意地把平板给我,有时候还嘟嘟囔囔:一点都不信任我……
芸姐,妈妈相信你。
但是,监督不等于不信任,信任不等于不要监督。
为什么要监督呢?
因为,人都有弱点,监督针对的就是人性中的弱点。
春秋时期,齐桓公欲对管仲委以治国全权,经谏臣提醒,才意识到不受监督的权力很可能危及国家稳定。管仲自明其理,主动举荐人才协助其工作,互相监督,打消了齐桓公的疑虑,最终君臣和鸣成就大业。
如果没有监督,可能会发生什么呢?
历史上很多贪官被查处时,他们的忏悔录被公之于众。某些人选择了自欺欺人的方式:明知违法,但却自己原谅了自己。
此类自我原谅,实为自我放纵。对错误一再自我原谅,会自我麻痹心理,放松警惕,在一错再错中犯下更大的错误。
从拿两三千的红包不当事,到收受上万的贿赂也无妨,胆子越来越大……最终自尝恶果,难逃法网。
列宁也曾提醒:“把希望寄托于人的优秀品质上,这在政治上是不严肃的。”从这个角度而言,监督作为制度规范在社会系统中是一种组织信任所不能替代的管理手段,是干事的“安全带”、人生的“保险丝”。
官员的事可能比较远,那么我问你哦:风筝没有了线的约束,你猜猜结果会怎么样?
也许,刚开始还是正常的飞行。但久而久之呢?要么被大风吹走,要么会直接坠落。
所以,监督看上去是约束,但同样也是一种爱护。父母对孩子的监督,真正目的不是为了割裂信任,而是为了维护信任。
如果能够做到监督常在、形成常态,让你习惯在受监督约束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约束自己放纵,也许更利于你健康正常的成长。
有些父母过于信任孩子,给他百分百的自由。好不好呢?孩子还小,可能还分辨不清真正的爱和放任自由的爱,贪玩是天性。但是,父母有责任引导正确的方向。
比如我把平台给你,任你无节制的玩,等你玩坏了眼睛,上瘾了游戏……耽误了休息,影响了学习,你说那是不是害了你呢?
妈妈认为,信任于前,监督于后,信任就能有始有终,监督也能防微杜渐。
以监督护信任,则信任存;以放任求信任,则信任亡。
故而,我不反对你用电子产品,你每天都可以放松一会。但前提是,你在完成了当天学习任务的基础上。
所以,我是信任你的,也请你尊重妈妈的信任。我希望,你做一个自律的人。加油^0^~
爱你的妈妈Sunny
20220326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