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边工厂有一帮云南人,多半都是拉祜族的小伙子大姑娘,也有结婚不久的小情侣。
他们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经常往家里寄东西,寄手机寄新衣服能够理解,可是寄旧电视机寄旧衣服就让人想不通,转钱回去让家里人自己买不是更方便吗?
有次有个男孩拿了四个大胶桶要寄,就是那种白色的塑胶桶,应该是车间装材料用过的,很结实。但我不明白寄这个有啥用?难道他们老家买不到吗?
马哥却说,这种桶在农村用途广,提水,装东西,比一般的塑胶桶耐用得多,也许他们那里确实买不到呢。
“可是寄四只桶,邮费也花了几十块呀。”我觉得没必要。
“这是车间淘汰的桶,不是他自己买的,而且他知道这个对家里非常有用,他正好寄回去用,就当自己花钱买的也罢。”
说得也是。
有次有个男孩提着沉甸甸的一包东西过来,竟然是广告条幅。这个也要寄?在家里找人做不更省事儿吗?
他说爸妈在村里做点生意,需要宣传宣传,但是他们不懂,也不方便去县城弄这些,所以他就在这边请人做好寄回去。
还有一次,有个女孩拖了两大包东西要寄,居然是被子和旧衣服。我看了一下,就是普通被子,百八十块那种,衣服也都是寻常衣服,甚至看不出什么牌子。
我说你这两包东西体积太大,又有这么重,运费也要好多呢。
她还是坚持要寄,也许寄回去都有用吧。再旧的东西,也舍不得丢掉,因为还有人需要,所以邮费倒不算什么了,她们的心情更重要。
邮寄最多的东西,就是手机。跟着老乡新进厂的男孩女孩,第一个月领了工资,也有四千的,也有五千的,都舍得花一半钱,给父母买个新的智能手机寄回家,让亲情联络更加密切。
我以为他们家里什么东西都缺,不然为何要邮寄各种物件回去?其实是这些孩子们对家里的关心和依恋,他们家里,最不却的,就是孩子们的爱心和责任。
那些个云南孩子,个个黧黑瘦小,但是他们一走出家乡,就变成了家里的经济支柱,他们把家里需要的东西,千里迢迢邮寄回去,那些最普通的物什,却倾注着他们最朴实的情感和最真挚的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