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丘祖西行第二集——丘祖西行·岩穴之士

丘祖西行第二集——丘祖西行·岩穴之士

作者: 大侠上官云飞 | 来源:发表于2020-06-22 16:11 被阅读0次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唐 太上隐者)

          在中国的历史上,隐士的身影一直在人们的记忆里若隐若现。

          有一些人,他们远离繁华的闹市,幽居于山水之间,如一滴露水,一棵小草,快活自在,似乎忘记了自己是谁。这些人没有奢华的庙宇,甚至衣食不济,但他们依然固守着心底里的那份执着。他们是精神的探路者,他们用生命体悟着宇宙的奥秘,用信念践行着玄妙的大道。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要人们“法自然”之道,从宇宙自然的运化规律中汲取能量和智慧。如果说老子对宇宙天地运化的概括还有些晦涩难解,那么庄子的剖析则直率简捷,通俗易懂。

          《庄子·知北游》:“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人之初,性本善。”道、释和儒都认为人的天性本接近于大道,可是世间充满了太多的纷扰和羁绊,人游离其间,心拘于物,不能自拔,随渐迷本性,不见真心。佛语云:心无挂碍,不着一物。人只有排除外物的干扰,心才能安静下来,才能明道觉悟。儒家所谓修身,道家曰养性,佛云觉悟,这就是东方智慧的精髓所在。

         其实人的一生,何尝不是一种修行呢?人浮于事,难免偏离正道,然后不断地自我修正,慢慢接近理想的彼岸。正因为此,人的品德情操才会不断地升华凝聚,这个世界才会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晋 陶渊明)

         仁者乐水,智者乐山。遁迹于山林的隐士们深谙此道,他们结庐终南,论道松下,享受这远离尘嚣的无言之美,让一颗宁静的心向着大道无限靠近。

         德国哲学家叔本华说:“一个喜欢独处的人,一定是个热爱自由的人。智者独享孤独。”这位思想大师认为,思想的平静,心灵的安宁和身体的健康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而这种幸福只有独居在幽静之地才能获得。

          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隐士并不是放荡形骸,出身物外,不关心时世。他们仰望星空,洞察天地的运度,关切着世事的变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修身悟道只是基础而已,济世度人才是他们的终极理想。每当江山易代,民生凋敝之际,他们挺身于草莽,假它人之手,治国平天下,然后功成身退,飘然物外,不知所踪。

        《岩穴之士》,主要讲述长春真人丘处机在陕西关中地区的修道历程。

          1174年,马丹阳、刘处玄、谭处端和丘处机四人为恩师王重阳守墓期满,然后开始了他们的修道生涯。丘处机来到了宝鸡磻溪,修身炼性6年,然后又来到了陇县龙门洞,他在那里参玄悟道。7年之后,他理通玄奥,洞彻大道,在关中地区闻名遐迩。马丹阳离开祖庭返回山东之后,丘处机又主持祖庭(今重阳宫)教务4年。

         丘处机在陕西关中和宝鸡地区20余年的修道历程,为其弘扬全真教,在乱世之际救济众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观看第二集请点击搜狐视频链接:

    https://tv.sohu.com/v/MjAyMDA2MTUvbjYwMDg2NzYyMi5zaHRtbA==.html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丘祖西行第二集——丘祖西行·岩穴之士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nm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