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主编李鸿古说,阅读这些经典,理解这些领域那些核心问题,如何被提出,又如何被分析,去到思想的源头,这个非常有用!
这些年读了一些书,从开始的读传记,读小说,读一些不大让自己动脑子的书,到现在读一些历史和人文方面的书,慢慢感受到自己的匮乏。
上周读了《多谈谈问题》和这周读的《生育制度》都是一些提出问题,然后解答问题,为什么这样去解答。其实就像李鸿古主编说的,问题怎样被提出,作者如何去进行分析,这个思考的过程更重要,而不是作者得出了怎样的结论。这大概就是思考的重要性吧。
前些天和老公聊到读书方法,我说读书应该是四个步骤吧:先是读,然后看到对自己有用的点,标注出来,然后是整理笔记,也是思考过程;最后输出,将思考的东西变成自己的文字。大约这样才能看懂一本书。我们现在是读,然后看到自己喜欢或者有用的句子,画画线就结束了,所以好多书没有记住,或者过一段时间再看,还是觉得有些新鲜。
这些年总是听到,要学会思考,学会思考。怎么学会思考呢?其实就是看一些书,看看作者怎么提出了核心问题,又如何的被分析,最后得出来一个结果,这个是个长期练习的过程吧。
写文章大约也是这样,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到底要怎么样的表达,要表达的什么?主题是什么,线索是什么。想明白了,落笔自然就是紧凑而可看的。
听过一个老师讲写作的顺序,大约是,想主题——搜集素材——列大纲——整理素材——落笔成文。从想主题开始就是思考的事,到整理素材都是在思考,这些弄清楚了,最后成文也就简单了。这是写一些简单文章的基本方法吧。当然每个人写作习惯不一样。我这种小白还是挺受益的。
那些经典的书,是作者一段时间的积累,我们用几个小时就读完,所以学着作者的提问方式,学着作者分析问题的过程,我们是不是就吸收了他们的精华,成长了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