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人情世故”,现代年轻人大多会露出鄙夷的脸色或者不屑于顾地摆摆手,这个词已经在不知不觉中等同于“谄媚”,“滑头”和”拍马屁“这之类的贬义代名词。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性情,不同的人对人情世故可能有完全不同的标准,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人情在于同理心,在于理解与包容。人情也就是人与人之间融洽相处的感情;世故指的是世界上的这些事情。既要懂得人,又要懂得事,这才叫做人情世故,是为人处世的一种智慧,饱含与人相处和处理事务的方法,道理以及经验。
不过在现代化的城市生活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早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彼此之间的交往并不会像过去在宗族制度下延伸的关系那般错综复杂。近现代核心家庭(父母和子女)中独生子女占大多数,因此这一代人们更习惯个体的独立生活,需要的个人空间更多,而且最显著的差异是:比过去以大家庭为单位几世同堂的成长模式的人们划分了更明确的边界范围。
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人们依旧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和承担各式各样的责任。相较以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变得更为重要。此时不仅要与人建立不同亲密等级的连接,更要注意在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冒犯到他人的心理边界。人情世故的学习显得尤为重要。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与人相处,和人共事,最重要的是讲究真诚, 就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人情世故不是简单的圆滑处世,不是假意的虚伪逢迎,不是单纯地屈服于现实,而是真正懂得生活的意义,安详地走完自己的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