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白日梦想家》
其实今年我还看了几部我觉得非常棒的电影(如《极速风流》《少年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等),但一查,发行日期竟然都是2013年,那什么,不好意思,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狂魔的我只能把它们踢出去了咯!所以我排到第10名的电影《白日梦想家》的放映时间当然就是……嗯……2013年……圣诞节……好啦好啦,看在离2014年这么近的份儿上咱就算了吧好不好,因为这部电影真的很!好!看!没想到,一部喜剧片竟然能拍出一个时代的挽歌,一个小故事竟然能诉说一个行业的没落。幻想与真实相互交错,梦想和现实早已错落,悲伤的收尾是一个纸媒时代的作别,而结局的谜底,虽然早就猜到,却也是那有限心酸中的无限温暖——这部电影,献给所有的杂志工作者,献给我。
9.《弗兰克》
我又多喜欢这部电影呢?从我一度用海报上这个貌似“赵石”的头像就知道了。这是一部以英国Chris Sievey为原型改编的电影,全英阵容的幕后带来的是不同以往美国电影的表达,喜剧的碎片却慢慢组合出了悲剧的基调,寓言般的故事却带着惨烈的真实,而一切的一切却都那么点到为止,甚至连本可作为宣传热点的迈克尔·法斯宾德百分之九十九的时间也都装在套子里,但当他最后唱起《I Love You All》时我还是感动得一塌糊涂,有的人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有的人活在社会的绑架里,然后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被社会抛弃了,活在社会绑架中的人被自己忘记了……
8.《一步之遥》
是的,你们口中的这部大烂片我还挺喜欢的,虽然在大家看来故事已经神到飞上月球,节奏差到一塌糊涂,但电影的好坏是有一条金线的,在这条线以下的电影,我们觉得它再好,其实都是烂电影(如《匆匆那年》《后会无期》等),而有些电影的硬性指标都在这条金线以上,哪怕故事的讲述方式你主观上再接受不了,它也是一部好电影。更何况,我个人很喜欢这部《一步之遥》,其实9个编剧已经把故事讲得十分清楚了,只是姜文加入二楼太多他的致敬和表达,库斯图里卡式的狂欢,费里尼式的运镜,教父式的表演强调,隐喻式的表达,姜文用西方电影大师的遗风,讲述了一个关于“中国”的故事,大到故事、构图、剪辑,细微到配乐、道具、细节,都足够讲究,一看就是姜文下了血本用钱和能力堆积出来的一部,你们看不上,但看不上,也值得称赞的好电影。
7. 《亲爱的》
同样的华语电影技术流派,比起姜文,陈可辛,可接地气多了,可能这就是香港导演和内地导演的区别吧——内地导演都觉得自己是艺术家,注重主观表达,香港导演觉得自己是印钞机,注重市场效果。而现在内地这块大肥肉的市场里投放的最好的香港导演,非陈可辛莫属了。和杜琪峰、王家卫、徐克这些老香港一样,陈可辛也有着一定程度的港片遗风,但比起杜琪峰略显刻意的都市题材转型(《单身男女》),王家卫的一如既往(《一代宗师》)徐克的老则老矣(《智取威虎山》)陈可辛显然摸索出了更适合自己,也更适合内地市场的东西,比杜琪峰格局更大,比王家卫效果更佳,比徐克创新更足,前有《中国合伙人》后有《亲爱的》,不但定位精准,题材突出,技术过硬,剪辑优秀,配乐惊喜,对励志的不狗血、悲苦的不煽情的克制拿捏尤为可贵,更可贵的是:好导演真的会调教演员啊,连黄晓明和张译这种电视咖都能奉献出顶级的演技啊!
6.《明日边缘》
今年好莱坞大片最棒的存在,其深度是《银河护卫队》这种漫威爆米花电影所稀缺的,其幽默感是《饥饿游戏》这种苦大仇深电影所没有的,其复杂性是《变形金刚》这种胸大无脑的电影所无法想象的,其娱乐化又是《星际穿越》这种艰涩难懂零代入感电影所不具备的。剧情流畅,节奏精准,让没有任何科幻基础的观众也能无缝进入剧情,日系人文化的设定和结尾的可探讨性,又让这部电影更进一步成为原著粉丝和烧脑观众的最爱,而且全片要爆炸有爆炸,要飞车有飞车,要悲壮有悲壮,要温情有温情,一部好莱坞顶级大片所需要的一切它全有了,而那些顶级大片所无法消除的文化隔阂(美国普世观和日本原著宗教性质的讨论)也被它轻而易举地淡化,完全可以载入好莱坞改编日漫的史册了!
5.《消失的爱人》
武林至尊,宝刀诺兰,芬奇不出,谁与争锋。诺兰和芬奇这两个导演都属于那种能将一个简单的故事讲复杂的人,但通过《星际穿越》来看,诺兰似乎更自我一点,芬奇就能在追求自我风格的同时将市场和自诉、商业和艺术平衡得更好一点,这部电影就延续着他一贯暗黑凌厉的风格,眼花缭乱的剪辑中还能把故事说得通透,甚至还能加入关于媒体暴力、婚姻生活的探讨。当然,这得益于一部足够优秀的原著小说,但如果这部小说落入别的导演手里,要么过于平稳而显出美国典型小说的小格局,要么过于黑暗而被主流电影市场排除在外,只有芬奇才能将它拍出这种《搏击俱乐部》式的诡谲与戏谑,《社交网络》般的新奇与真实。更为难得的是,如果蒂姆伯顿能让黑暗在他手上开出花,大卫芬奇就能让黑暗在他手里射出子弹,还自带光效!
4.《里约大冒险2》
很多人都觉得这片子不就是一部美国大团圆故事嘛,但让我们来看一下一个真正好故事的剧本是怎么写的:前十分钟铺垫故事走向,交代出场人物,并开始创造两重的戏剧冲突,外层冲突是主角与外来力量的拉锯,内层冲突是主角内心对一件事情从不认同到认同的内在成长,在解决戏剧冲突的同时推进情节。而里约2又不仅仅限于此,它将两重的戏剧冲突扩大到五层,外部两层分别是男主鸟和岳父之间的角力,以及和两个反派(人类反派与鸟类反派)的冲突,内部两层分别是男主鸟内心对丛林的排斥和自己对身为鸟类自我定位的模糊,而编剧最后用这四层冲突将故事推上浪尖的时候,又顺手带出了第五层戏剧冲突,即人类和自然这种更大格局的冲突,层层递进,冲突不断,故事走向高潮迭起,应接不暇。并且每个人(鸟)物的塑造也都可圈可点,除了女主鸟“作用性”太强,连三个孩子的设定都从美国三种年轻人身份(注重打扮喜欢社交的idiot,只会学习不懂交际的nerd,行为怪异自我执迷的geek)来呼应美国青年文化(这里和《摩登家庭》撞娃),而两个男配鸟也从口音、舞蹈、歌唱等方面来呼应巴西文化,甚至里面十分应景地加入了巴西世界杯的梗,将美国普世观和巴西异域风情用最通俗欢乐的形式结合到了一起。最棒的是,里面每一个出场人物都光芒四射,连三个反派都自带蠢萌光环,不论镜头切换到哪一个人物身上,观众都不觉得乏味,反而能从不同观众层面来照顾观看体验,虽然你看的是,一个依然美国梦式的大团圆结局,但这种老少通吃既规矩又略带创新的剧作手法,真的是好莱坞引以为傲的电影范本。反观我们现在都说要把世界的和民族的融合一起,却始终做不到里约2如此的完美和不动声色!
3.《歌曲改变人生》
我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么燃的电影了!卡特尼太棒了!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如果导演拥有一个好的音乐品味,那么再平庸的电影也都能变成一部好电影,而如果是一部好电影碰见好音乐,那很可能就会变成经典。(《银河护卫队》《八月迷情》《壁花少年》就是这样变好的),卡特尼之前拍过《曾经》,所以音乐好品味自不用说,但比起其家乡发生的故事,这次的音乐故事他搬到了纽约,所以忽然多了一丝伍迪艾伦的感觉,用恰到好处的剪辑和层层渐进的音乐造成奇妙的节奏感,用大段话痨有趣的对话和艺术生活化的切入点来深化故事的人文性,再加上欧洲导演特有的小小疯狂,让整部电影一直安静而张扬,内秀而躁动。最终故事的走向也相当伍迪艾伦,每个人的结局并不那么好莱坞,悲欢自知又温情光明,歌曲其实改变不了人生,但若能改变一点点,这一点点、一点点,就够了。
2.《彗星来的那一夜》
这部电影简!直!了!故事的切入角度和诱因动机完爆当年的《恐怖游轮》,剧本的精巧程度更在今年的《前目的地》之上,而格局度和惊悚性更让经典的《那个男人来自地球》羞愧难当,甚至论起科学性,单单从英文片名来说,就知道人家很讲究,不一定输《星际穿越》哦!总之,它被称为年度烧脑片一点不为过,虽然其烧脑程度还无法和当年的《未麻的部屋》《穆赫兰道》媲美,但恰到好处的代入感,和引人入胜的氛围,可是这些烧脑片不具备的,甚至前半个小时的无聊对话也一点都不无聊(本来就不无聊明明是信息量爆棚好不好),紧凑的节奏、写实的惊悚、递进的情绪,这些优点只放在一件屋子的预算里简直就是大写的回报率啊,特别是最后的半个小时,高潮迭起到娇喘连连,而忽然戛然而止脑浆瞬间搅碎,无限循环+平行空间的无限信息量在最后一刻像原子弹一样原地爆炸!相信我,看三遍,每一遍就有一遍新的发现,编剧绝对没有一句废话,导演绝对没有一个废镜头,每一句台词,每一个镜头,每一处细节都可以变成线索,然后推敲出另一片世界,让无限世界的设定从电影内延伸到电影外!你以为这部电影会很难懂,但其实比起一些装神弄鬼的电影好懂得多,而你以为这部电影很好懂,不,你想了很久很久,但其实你一开始就看没有看懂了。
1.《爆裂鼓手》
太惊喜了这部电影,明明是一个很简单的故事,但剧本完成度媲美《里约2》,明明是一个很大众的主题,但切入角度可以和《彗星》较劲,观感的燃度甚至在《歌曲改编人生》之上,同时还拥有着《消失的爱人》般的暗黑感,有着《明日边缘》一样的娱乐性,前面任何一部电影的优点它甚至都具备了,但它又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特别,一个鼓手敲鼓都能把你看得大汗淋漓手脚全湿!很难想象一部音乐电影能被导演拍成这样,你以为音乐电影必会传达温情与爱,结果却如此冷酷而丧,我不知道它最终有没有希望斩获奥斯卡,它不是奥斯卡喜爱的类型,发行方派拉蒙也不具备很强的公关能力,但如果你不喜欢那些晦涩艰深的故事,不喜欢那些装腔作势的电影,不喜欢那些无聊平淡的情节,不喜欢那些好大喜功的题材,那么《爆裂故事》,绝对是你的最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