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今年过年怎么过?去我们家吧?”妈妈在弟弟家回不来,爸爸一个人在家。我希望他能和我们一起过年,可他还是坚持自己在家供奉祖先。
我们这儿的风俗,家里有兄弟的出嫁的女儿过年不能回娘家。可是一个人过年太冷清了,女儿自愿去姥爷家陪姥爷过年。爸爸不会包饺子,我只能提前包好送到家门口,让女儿取回家。
年三十下午,我和老公包好饺子,去给爸爸送饺子。女儿说,姥爷今天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你姥姥在家,这些事都不用我做。可不是,妈在家的日子,包饺子也不用我啊。爸爸的唠叨让我想起那些美好的往事。
儿时的我们是盼过年的。过年的第一个标志就是贴上红红的春联。每到腊月二十六左右,学校里的老师们就开启了免费写春联模式。我们这一群小娃娃,每个人带好家里买的红色春联纸,兴奋地去排队等老师写春联,写好的春联小心地拿到校园里晾干,如果碰上有风的天,压春联的小石头就会多了起来,春联上沾上的泥土也会多起来,可这些,一点儿不影响孩子的心情。小心地看护好春联,等晒干后细心卷好带回家,就有一个小功臣般的自豪,感觉春联写好,离年又近了一步。
这几天的妈妈好像就是天天在家了。厨房里天天热气缭绕。今天做了豆包,明天包了菜包,后天开始做枣饽饽,做圣虫。这些,我们都帮不上忙,也不甚热情。我们最爱妈妈炸麻花。这个时候,又要弄面,又要烧火,妈妈一个人就忙不过来了,我们姐弟三就有了用武之地。那面在我们三个小孩手中,愿意是圆的就是圆的,愿意是长的就是长的,愿意拧几下就拧几下……妈妈也不嗔怪,我们给她弄什么形状的她都能炸出美味的麻花。我们边想像面的样子边吃边互相取笑,麻花炸好,我们的小肚子也吃饱了。
年货备好,年也在我们的期盼中来到。年三十这天早上,我们还在睡梦中,天还刚刚透亮,爸爸就起床把家里和院子还有门口都扫得干干净净。然后开始放族谱,妈妈就开始供奉。我记得,每次我起床后,都会帮妈妈拿准备好的贡品递给爸爸,爸爸只负责摆好就行。怪不得今年爸爸自己在家他都不知道怎么弄呢。
午饭一定有猪肉豆腐炖白菜,爸爸一直说那是一年中最好吃的菜。还会有我们平常很少见到的猪蹄,肉丸子,排骨,鱼……丰盛的午饭让我们吃得脸上嘴上手上全是油。就是这样丰盛的饭也留不了我们多长时间,我们都着急穿上过年的新衣服呢。只有吃好午饭,妈妈给我们洗干净后,我们才能穿上我们盼了很久的新衣服,迫不及待跑上街头。
这时候的妈妈收拾好后,就开始缠马鞭,而爸爸就开始在暖和的炕头睡觉了。妈妈缠好,爸爸也要拿着缠好的马鞭去迎神了。如果不是今年爸爸自己在家不会缠,让女儿打电话问我们,我还不知道这活一直是妈妈做的呢。
爸爸迎神回来,晚上的饭妈妈已经备好。吃好晚饭,我们在炕上准备看春晚,妈妈就开始准备包饺子面和馅了。爸爸呢,估计去奶奶那儿玩去了。春晚开始,妈妈和我们一起边看春晚边包饺子,饺子是什么馅我们估计都不在乎,我们就在乎妈妈包了多少个钱饺子。边看春晚边偷偷数着,妈妈就笑着看我们的小心思。
饺子会在午夜12点端上桌,妈妈总有办法让我们每个碗里都有钱饺子。爸爸每年都会说“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在我们数钱饺子,糖饺子的声中,新的一年就开始了。
“妈妈,你给我们包了多少个钱饺子?”女儿的问话,把我拉回现实。“很多啊,看你今晚能吃多少个了。”我卖了个关子。
那些回忆甜蜜而温馨,那是家的回忆,那是家的美好。年味,也是家味,值得用一生品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