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好的人自己过的有趣,有特长的人别人觉得你有趣。恰好,我没什么特长。高中懵懂无知,没培养出特长,一心想着考个好大学,结果行百里者半九十,高考前两次摸底考的不错,自己一放松,高考没考好,勉强上二本,幸亏身体好,上了个军校。大学里面人才济济卧虎藏龙,没有特长也就没有什么表现机会,没有机会也培养不出特长,如此循环。大一大二是适应期,大多忙碌在训练学习公差勤务,还好,没有挂科,身体也结实了,最重要的是交了一帮子好兄弟。大三转到大学本部,熟悉了军校生活后顿时觉得轻松不少,也跟本部管理略微轻松有关。有时间就会有想法,大部分人开始准备考研,一些人也为毕业工作打基础。我在某个睡不着的晚上分析了一下自身情况:考研名额只有四个,学霸学神有七八个,我显然没有竞争优势,果断放弃。再学什么做什么又没有目标(现在想来那时候真是无知),毕业到部队情况不知道(要是能知道做现在的工作我肯定努力考研,再不济也学学公文写作啥的,可生活就是这样,未来不可知,我现在也不知道以后我能干什么),时间不能浪费,最后决定去两个地方,图书馆和体育馆。也定了一个小目标,大三大四两年所有考试科目必须在85分以上,不考研也不能放弃学习,后面也达成了这个小目标,略过不提。图书馆和体育馆真是好地方,几乎所有的自习时间我都在图书馆看书,从小说、名著、人物传记到历史、政治、军事再到经济学、心理学、社会科学等等,别人推荐的,自己发现的,看了不少,读到一本好书真是如获珍宝欣喜如狂,看完好几天都回味,有点不知肉味的感觉。后来还在学校图书馆谋了一个助理图书馆管理员,管理样本图书室,更是方便了我读书,也熟悉了图书检索。在封闭的学校开拓了视野,培养了读书习惯。体育馆对我的影响更大,虽然在大一大二训练了两年,身体素质有明显提高,但在学校也只是个一般水平。在基友的带动下开始去体育馆健身,同时看一些健身书籍,自学健身动作、方法、理念、思想,也看一些营养方面的书,经过半年时间努力锻炼,身体有了巨大变化,肱二肱三头肌有了,胸肌明显了,腹肌也隐约能看见第六块了,卧推深蹲硬拉能到中级水平,重要的是力量变大了,人更精神了,最最重要的是自信心提高了,开始渴望参加学习一些活动,尤其是各种运动项目,因为有良好的身体素质保证,任何运动学起来也很快,爱好随之也多了起来。更是激励自己坚持健身,合理饮食。爱好多了性格也开朗不少,交了很多朋友,了解了不一样的生活。
废了这么多话,就想说明一个问题,我是一个无聊的人,想学着做一个有趣的人。最近读了一本书——《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让我受益匪浅。书中说,有趣是一场令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无关功利的惊喜。意外是说别人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或者别人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别人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比如金圣叹被砍头前的遗言“豆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滋味”;比如林黛玉葬花,苏东坡吃肉自嘲馋到狗都嫌,都有趣。令人愉悦是说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带来不快的意外感,只会让人觉得愤怒。无关功利,与人无伤也很有必要,要不然只会惹人厌烦。
作者还分析了“有趣”和“逗比”的区别:“逗比”激发的是人的感官和情绪;而“有趣”是一种精神享受,激发的是人的思考。“有趣”是指对方能给予自己精神享受和深入思考,且对方的格调在自己格调的上限附近。“逗比”是指对方能娱乐自己,且笑点在自己格调的中心线或下限附近。“幽默”则是笑点的统称,格调相对高的幽默可以归入有趣,格调相对低的幽默可以归入逗比。所以有趣和逗比,最终差异在于品味的外显。真正的趣味差异,在于思想深度和文化素养,在于丰富深刻的精神世界。当然一个人可以很有品味而不外显,可以极其有趣而选择做一个逗比。
有趣也是相对的,当你观察到了对方这样但之前没预料到他会是这样的,如果这部分内容是正向的情绪,就会引发一些惊喜,让你觉得他是一个有趣的人。或者你观察的对方超越于你预判中的对方,那他同样有趣,比如沈复和陈芸,钱钟书和杨绛。
有趣同样表现在对生活认知上,活在一地鸡毛的“当下”,徘徊于朝九晚五的打卡机,肯定感觉无趣,但如果能让“诗和远方”的“未来”融入其中,大概能摆脱几分无聊与乏味。比如网上很火的“城会玩”。“城会玩”体现了高大多数人一等的生活认知,他们切割、解构了原本千人一面司空见惯的生活方式,将其以意外的方式再度组装起来,形成新的、别致的生活方式,让人惊喜,让人意外,同样让人觉得有趣。
人类改变世界的原动力,大概有两个,这两个都深深根植在人类的基因里。一个是基于功利的——生存欲,一个基于非功利的——求知欲。求知欲也是好奇心,是进阶的“有趣”方法,如果一个人去过很多地方,却对此无甚兴趣,亦不求探索,那“去很多地方”便毫无意义;一个人看过很多书,却对书不求甚解,亦不做平行或纵深的比较阅读,只是“酒肉穿肠过”般的“文字穿眼过”,那么读书便毫无意义;一个人交往过很多人,却对那些人不加琢磨,亦不追寻其内心深处的灵魂栖息地,只看“你对我好”“你对我不够好”,那么这段感情便毫无意义;一个人经历过很多故事,却对得失不做总结,亦不追求做事精进的方法,只把“当年我如何如何”挂在嘴边作为谈资,那么这些故事再多也没有意义。没有探索的好奇心,就没有经历的意义,没有经历的意义,那些去过的地方,看过的书,交往过的人,经历过的故事也就是无趣的。
作者说要像哲学家一样用陌生化的视角观察世界,形式的陌生化和观念的陌生化。儿童的世界里什么都是陌生的,所以什么都可以玩的兴趣盎然,及至成年,随着智力,视野,经历增加,世界相对不那么陌生的,加之大部分人因为各种原因变的懒惰,求知欲好奇心下降,所以现在的我们更容易无聊。如果我们偶尔对生活对自己合理的陌生化一下,也许会很“有趣”。
“有趣”是一种人格魅力,也是一种技能,是各种能力在人格魅力上的外显,是知识储备能力、信息管理能力、感知力、鉴赏力、想象创新能力等组合作用下的产物。所以“有趣”是可以学习或者后天练习的。我们可以通过历练、阅读、交友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储备能力,减少无知。锻炼自己信息管理能力,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知识结构的“广度”是一个人“有聊”还是“无聊”的关键,知识结构的“深度”是一个人“肤浅”还是“深刻”的关键。而“深刻”与否正是“有趣”和“逗比”的核心差别),通过观察和学习拓宽知识结构,增强感官感知能力、情绪感知能力、语言感知能力,提高鉴赏力,丰富想象力,最终是自己变得“有趣”。
“有趣”也是一种态度,技术需要学习,而态度只需要认同,认同可以理解为同理心(Empathy),又叫作换位思考、神入或共情,指站在对方立场设身处地思考的一种方式,即人际交往过程中,能够体会他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场和感受,并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处理问题。也是所谓情商的一个重要部分。没有同理心或者情商低,理解不了对方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绪,不懂对方的感受和想法,往往是话不投机半句多或者无意与你有更多交流,当然也觉得你“无聊”了。
一个不随便的人,有鲜明特质的人,也是“有趣”的人。回到开头说的,有爱好的人自己过的有趣,有特长的人别人觉得有趣,有特长就是有能力,有鲜明特质,与众不同,更容易超出别人对你的预判,让人觉得你“有趣”。不随便是要有选择,有合理的选择,不盲目培养特长,不不切实际选择爱好。同时选择,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权利,有选择的权利,就有承担结果的义务。选择的结果可能好,可能坏。如果结果好,没问题;如果结果坏,做选择的人就会后悔、懊恼。但如果因为害怕承担责任而去做一个“随便”的人,那一个个“随便”会让人在漫不经心中流失其独特的个人特质,成为芸芸众生中面目模糊的剪影。
“自嘲”或者“自黑”也是“有趣”的一种,比如“加班狗”、“单身汪”、“程序猿”等等。一般说来,人们都愿意展示自己优秀的一面,光鲜亮丽的一面,或者自己满意的一面。不想暴露短板,缺陷,失败或着糗事,尴尬等等,这些也都是在人们的正常预期内的,但如果一个人用“自嘲”或者“自黑”幽默的说出失败或着糗事就会让人觉得“有趣”,因为这超出了别人的预判,同时也体现了强大的内心和自信心。“自嘲”可以拉进两个人之间的距离,意味着我都自我伤害了,自己打脸了,你就别打了;我比你还惨,你就别伤心了。或者说“自嘲”是自我保护,先给自己打个失活疫苗,产生抗体,别人再伤害也没那么痛。“自嘲”也要有分寸,一不可妄自菲薄,让人误以为真;二不可下手太重,伤了自己体面。同样,别人“自嘲”的时候适当应和一下就行,别不分场合让人下不了台。有时候别人“自嘲”其实是“自炫”,我们一针见血的赞美就好;有时候别人“自嘲”是“自我安慰”,我们心领神会的倾听就好;有时候别人“自嘲”是“自娱”,我们踏踏实实的反驳就好。
我们要自己有趣,也要别人认可我们有趣,就要恰到好处的将“有趣”表现出来。这就需要合理的,真实又低调的,讲究技巧的“自炫”,不能让人很容易的就预判出你的炫耀目的。有人说自己性格内向,不善表达,不会“自炫”(比如我自己)。那性格内向=不善表达吗?不是,“内向”是一种性格特征,而“表达”是一种能力。性格和能力是两个不同的维度,不一定有相关性。只不过性格内向的人不善表达的概率相对高了一点,但也有很多主持人、辩论家、演讲家、表演家性格内向,而他们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慷慨激昂谈笑风生。所以不善表达是能力不行,而不是性格不行,我们可以选择针对性训练表达能力,而不是去改变性格。去做一个善于表达自己,有思辨精神,情感细腻,乐于倾听的内向者。
有人说,我是苦逼的搬砖工,只能勉强维持生计,没有钱,如何“有趣”?其实“有趣”是一种心态,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乏性格豁达苦中作乐的人,在那艰苦的年代把生活过的“有趣”。现代人追求在不影响生活品质的前提下,尽量低成本的人生。其中一种叫“极简主义”。衣服不要多,但要有质感;朋友不要多,但要有交情;信息不要多,但都很重要;读书不必多,但要有深度;东西不必多,但要用得着。把有限的资源花到最值得的地方。还有一种叫“轻奢主义”。穷人可以在某一方面或者某个东西上享受本不属于本阶层的优越体验。也可以“功能实用主义”,当你无法承担某些功能的“成本”时,使用其他方式来实现这个功能。比如用好看别致的餐具增加吃饭的乐趣。有趣的生活方式很诱人,只要你能承担风险,降低成本,穷日子也能过有趣。
一个有趣的人,往往不是那个给予“绝对舒适”感的人。就像那些可以轻松胜任毫不费力完成的工作,做完后,我们会觉得不错,但不会太开心。让我们念念不忘的,却是那些艰难辛苦后完成的事情。让人念念不忘的,也是这样的人。有趣不是“搞笑”,不是“逗闷子”,甚至不是“幽默”。有趣比这些来得更为深远,有趣是学识的广博,思想的深邃,观念的透彻。一个有趣的人,他有自己的世界,自洽而宏大,辉煌而深厚。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或许他的世界让你感到惊讶,或许他的世界你并不认同。但经历一段时间的磨合以后,你开始理解欣赏他的世界,从此你与他彼此都拥有了两个世界,你们彼此的世界也更为自洽,更为宏大,更为辉煌,更为深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