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相互指责了
你不能一直抱怨父母给你指错了方向,当你长大到可以自己掌舵自己人生的那一天,责任就在你自己身上了。
——JK罗琳
愤怒、怨恨和自责这三层保护机制之间有什么共同之处?答案是责备。我们把一些困难或错误归咎于别人或自身,以避免感受到内心的孩子的痛苦。
我们的大脑会快速找到一个责备的对象。它为所有发生的事情指定一个原因,它也需要为问题找到原因,好让我们采取相应的行动。
问题的原因一旦被确定下来,我们就能决定该如何避免、解决或消除这个问题了。这是我们的基础生存本能。人类总要习惯面对危险和威胁,我们责备别人的频率可能远超我们自己的认知。
例如,当我们试图改变自己的父母,对他们冷淡,切断与他们的联系,所有的这些行为对外散发的能量都是在表示:这是他们的错,他们需要做些什么来改变现状。即便我们并没有在口头上责怪他们,却也是间接地用我们的行动对他们表达了责备。
责备并不会带走痛苦,它只会让痛苦维持原样。
责任是没完没了的。骄傲让我们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责并为之道歉。当你责备另一个人时,通常就会触发另一个人的自尊来反驳你,来保护他自己的正面形象认知。
一旦你开始为某事而责备某人,只有你或者另一方可以结束这一切。要想解决自己的痛苦,很可能需要自己去结束这互相指责的游戏。我们必须去触及自己的愤怒和受伤的感情、并学会放手。
在一段关系中没有对错,存在的只有不同的观点、信仰和世界观。
我们的自尊要求我们明确地界定谁对谁错,但真实的自我其实并没有这个要求。明确对错并不能帮助你解决问题。当有人指责你时,不要接受这些责备所带来的侵略性能量,也要避免找另一个人去指责的冲动。
例如:有一天我去上厕所,清洁工指责我乱扔垃圾,我告诉他不是我扔的,然后捡起垃圾离开了卫生间。
我选择不接受他对我的指责和其中蕴含的侵略性能量,我选择不让这件事毁掉我的一整天。”
我和我的咨询师说,当我有时间读了几本心理学方面的书,意识到自己的父母身上存在的不合理的让他们痛苦的观念,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我发现了解决妙方,告诉他们的时候,他们似是不懂,似是应承,但事后还一如既往。咨询师告诉我说:永远不要试图去改变你的父母。
因为他们不肯改变,而因为这种偏差带来的我的痛苦只能由我自己承担,有一段时间我对他们做的事说的话,有一种一触即发的怒火。也抱怨过、冷淡过、责备过。但现在我知道了,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损耗。但也有可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吧。
从此以后我要记住这句话:我选择不接受他对我的指责和其中蕴含的侵略性能量,我选择不让这件事毁掉我的一整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