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基督之名发动属灵战争不是沉重的责任,而是美好的特权,与喜乐息息相关。我们的战士上帝(Warrior God)要我们知道得胜的快乐,更让我们知道征战本身的快乐。如果我们逃避战斗,便放弃了一部分人的人性,活得充实便是加足马力进入生活接受生活的一切,当然也包括令人恐惧的部分。」

这两天的喜乐操练功课在讲属灵争战。对一个习惯凡事隐忍,不喜欢面对冲突的人,这真是一个美好的提醒。既然我们是属灵的人,生活的每一个层面自然都跟属灵争战有关。面对恶者的攻击,保罗强调基督徒必须每天穿上属灵的军装,才能打赢每一场争战。梅麦克说,「既然属灵争战不是选项而是必要之事,我们不妨以它为乐。」
昨天是主日,我回家陪爸爸上教会。
过去这一年来,我和妹妹尽量每个月轮流陪他上主日学和做礼拜。爸爸喜欢我们陪他上教堂,更甚於陪他上馆子吃饭。教会等於他的第二个家,打从到美国来被朋友揪去教会的那一天起,他没断过上礼拜天上教堂的习惯。
爸爸的教会,也是我和妹妹认识主耶稣并受洗的地方。我们来美国的第一个主日学老师,当时还是神学院学生的他,如今已在洛杉矶西区华人教会牧会。妹妹自学校毕业丶做事丶结婚多年後,有一天找教会竟然就找到这间教会。因着特殊的情份,後来那间教会要拆迁重盖,妹妹的牵线,让我先生有份参与设计与建堂的美事。我结婚生女之後,也有自己的教会。但是,两个女儿出生後的baby dedication (婴孩献恩仪式)都选择在我的母会举行,因为那是孕育我属灵生命及成长的第一个家。
踏进这个熟悉的教堂,坐在爸爸的身边,跟他一起唱诗歌丶敬拜丶听道,不免想起一年前也坐在同样位置上的妈妈,上帝等候了多久,才等到她一颗愿意跟随的心。在信仰之旅上,她是否也在等候的车站中坐了许久,怀着盼望才看见前面带有耶和华旌旗的火车向她驶来?
我记得妈妈跟我抱怨多次,圣经怎麽看都看不懂,玛莉亚童女怀孕的事,什麽耶稣医治瞎眼的丶耳聋的丶腿瘸的丶被鬼附身的......这些事情让她很难相信。我总是告诉她,所以这才叫奇迹,这些只有神能够办得到的事,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主应许我们,「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馀。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太25:29) 我们必须先踏出信心的第一步之後,神自然会按着祂所应许的赐给我们第二步丶第三步.....乃至於走到终点所有需要的勇气丶力量和其他条件。妈妈听了不置可否。虽然不明白,但是情势所逼(她的生活圈子原本就很小,在美国除了我和妹妹之外,没有其他的朋友)也就跟着爸爸上主日学丶做礼拜丶参加团契。
最後在她离世时,我可以肯定地说妈妈打了一场美好的仗,当跑的路她跑尽了,所信的道她也守住了。
主日讲台上站着的是一位去年刚被按牧的袁牧师,讲到题目是以主居首位的婚姻关系。
牧师讲道时,我不时地偷看爸爸有没有打瞌睡,她以前最喜欢批评妈妈上主日时打瞌睡,说丢他的面子。果然整场礼拜坐下来,爸爸聚精会神地听,兴致高昂,丝毫没有出现疲累的状态。
喜乐二三事:
1, 昨天早上回爸爸家途中跟一位乌伯(Uber)司机聊天。他在肉类加工厂打全职工,还在超市兼差,下了班後回到家很累,跟太太经常吵架,女儿才三岁。他太太动不动就要把他赶出去,上个月在车子里睡了一个月,好不容易夫妻俩和好,上周妻子和他闹别扭,又把他赶出去。这是他二次婚姻。谈话过程中,我发觉他车内的照後镜挂了一条十字架项炼,就顺口问他是不是基督徒?他说从小在天主教家庭长大,但很久没去教会了,只有自己在家祷告。下车之前,我鼓起勇气为他祷告,劝他带太太一起上教会,同时寻求婚姻辅导的协助。我向来是一个口拙的人,也不太会跟人传福音,感谢神今天给我勇气,和一位陌生人分享基督的爱,也有机会为他祷告。
2, 中午从爸爸家赶回来,陪大女儿去参加暑期补习班的家长\学生会议。今年秋天,女儿要迎战SAT, 因此帮她报名参加暑期密集训练班,每天上五小时的课,回到家还要做至少三至四小时的作业。这个工作量对亚洲地区的小朋友可能是家常便饭,但是对美国长大的孩子来说,简直要她们的命。感谢主,女儿虽然苦不堪言,但心里很清楚这一切辛苦都只是暂时的,目的是为了拿到好成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