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早报(03.25)

作者: 入世文斋 | 来源:发表于2020-03-25 09:43 被阅读0次
    今日份的文创早报来了~

    文创资讯

    春三月,怀念海子:过完了这个月,我们打开门

    昨天(24日)是海子的生日,而明天(26日),就是海子的忌辰——对于喜欢海子的人来说,三月是如此的特别。这个属于春天的诗人,在他短暂的一生中,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诗作,特别是那首让无数人向往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作为与海子同时代的诗人、作家李元胜为《1984—1989闪耀·燃烧 : 海子·诗》选编了海子的部分诗作。李元胜说:“在他(海子)的诗中万物均有自己的秘密歌喉,而只有海子对此了如指掌。”

    《1984—1989闪耀·燃烧:海子·诗》,海子著,李元胜选编,中国画报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春三月,天已暖,花正开。今天,我们怀念海子。

    “人脸识别”,我们还能承受多少风险?

    在这场疫情战中,科技为人类带来的优势已毋需多言。但随科技而来的各类风险又如何规避呢?大数据的运用、人工智能的探索对隐私安全、网络犯罪、社交伦理造成了史无前例的冲击。科技的工具属性弱化的同时,是否可能变成攻击人类的危险武器呢?

    2002年6月,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新片《少数派报告》首映。这部电影是根据科幻小说作家菲利普·迪克1956年的著名短篇小说改编的,以2054年已消灭了犯罪的华盛顿特区为背景,由汤姆·克鲁斯主演。剧中,汤姆·克鲁斯扮演精英警察部门“预防犯罪小组”的一位主管,这个小组的职责是在凶手实施犯罪前逮捕他们。该小组有权根据三位“先知”所看到的意象实施逮捕,因为这三个人拥有洞悉未来的超自然能力。但是很快,“先知”预测克鲁斯自己将犯下谋杀罪行,因此他不得不开始逃亡,躲避自己部门的追捕—在一个所有人和所有行为都受到追踪的城市里。

    《少数派报告》(2002)剧照。

    15年之后再回头看这部影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执法方式看似有些牵强。不过今天,《少数派报告》中的一个场景似乎远远早于2054年就已经成为现实。影片中,克鲁斯在逃亡时走进了一家盖普店。这家零售商拥有一项技术,可以识别每一位进店的顾客,并会立即开始在一个显示屏上展示它认为顾客会喜欢的衣服图像。有些人可能觉得这个服务很有吸引力,但其他人可能会觉得它们很烦人甚至令人毛骨悚然。简而言之,进入一家这样的商店,就好比我们有时候浏览完网络后再去看社交媒体信息,却发现上面有我们刚刚在网页上浏览之物的广告。

    在《少数派报告》中,斯皮尔伯格希望观众思考,科技如何既能被利用也能被滥用——科技可被用来在犯罪实际发生前消除犯罪,可一旦出了问题,它也可能被滥用来侵犯人权。在盖普商店里识别克鲁斯的技术是依赖于嵌入他体内的一块芯片。在21世纪的前20年,现实世界的技术进步甚至已经超过斯皮尔伯格的想象,因为今天已经不需要这样的芯片。人脸识别技术利用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觉与相机,辅以云数据,可以识别进入商店的顾客面孔,无论他们是上周还是一小时前曾经来过。这项技术正在为科技行业和政府创造一个先手机会,如何用一种重点突出而又切实具体的方式来处理人工智能的道德和人权问题,而它们能否抓住这个机会,就要看它们怎样决定来监管人脸识别技术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最初简单场景的应用,如编目和搜索照片,现在已经变得日益复杂。很多人已经习惯了依靠人脸识别,而不是用密码,来解锁iPhone或Windows笔记本电脑。其应用不会仅止于此。

    《越狱》第五季 (2017)里的人脸识别模仿。

    申明:早报内容来源新京报,由简书作者入世文斋整理编辑此鸣谢以上单位。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此处仅作分享学习使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简书作者做删除处理。如需引用早报内容,请注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文创早报(03.25)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dxtu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