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梗概:
1,电视时代,是拒绝思考。
书本,是有历史。
电视,没有历史。
过去有鲁迅的书,后代可以了解。
碎片化,没有回忆,忘了,没有历史。
2,电视时代让我们失去的自由。
奥威尔认为,禁书,没有信息的自由。
电视时代,娱乐,没有禁书,也没有读书。
不再提供任何深刻的东西。
娱乐,使人失去自由。
打开微博头条:是否有娱乐至死的特征?
3,意识到“娱乐至死”,就是改变的开始。
4,改变现状,可能是学校。
很多学校认为,寓教于乐。娱乐化。
《浅薄》,失去长时间专注的能力。
上网,失去了长时间专注的能力。断断续续的特征。
看到信息,有快乐,多巴胺,强化,迷失自我。
5,多任务处理能力提升。
随手点开链接,没有任何思考。
6,硅谷精英禁止孩子看手机。
7,手机下载,番茄闹钟,40分钟,专注40分钟,强专注。
8,一天可以完成几个专注番茄时间。
9,保证专注,离开手机电视,只带纸笔,锁起来。
10,信息海洋,找不到一点有用的信息。成为娱乐至死的物种。
我的思考:
1,现在人最讨厌打招呼的话是:“在吗?”,每当在微信、QQ、看到这个话,我都有种想打他的冲动!
废话!24小时都不断网!我肯定在!你问“在吗?”,又不说问题,又不讲情况,一句“在吗?”,真让人抓狂!
2,我用千牛回复客户。我对千牛的一些功能很恼火。我给技术员提的唯一的要求:“能不能像微信一样,1天24小时,永不掉线?!”
3,电视时代,一切娱乐化。互联网时代,一切信息“碎片化”,移动互联网时代,娱乐化+碎片化+24小时无间断沉迷。
而在人工智能时代,即将到来,人工智能算法+数据,是能够做到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的“弱点”“喜好”,而产生不断地“自动推送”,那是,不紧是你点开APP才会推送信息,在你没有点开APP前,就已经有海量你无法拒绝的信息冲过来,淹没在“娱乐”中,娱乐至死。
4,形式决定了内容。尤瓦尔*郝拉利在《未来简史》中,提出了数据人文主义,提出,人的自由意志在科学上证实,并不存在,只是“叙事自我的自圆其说”。
而在一切娱乐化的大潮下,人工智能的算法+大数据,加上《注意力商人》对人注意力的争夺,一切的变化,又把娱乐至死的危机推向另一个高峰。
我如何应用来改善人生?
1,一周做5天的情绪管理练习。只有觉察到自己的内心变化,掌控情绪,才能够脱离这个娱乐至死的陷井。
2,进行跳绳锻炼,数息法专注力练习。
3,番茄钟工作法,工作日,6天每天吃掉4个番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