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考分数公布之后,考生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填报志愿了。随着近年来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上大学早已经不是什么难事了。但是,报什么学校、什么院系、什么专业,专业就业率等一系列难题着实难倒了不少家长和考生。在今年,这一系列难题竟然催生了一项新“生意”,有相关机构为家长和考生提供填报志愿咨询服务,收费从1980元/3小时到2350元/4小时不等,甚至还有“名师一对一指导”,收费高达5800元—50000元,堪称“天价”。

有家长愿意掏5万元买一个建议,固然也有一定的道理在其中。的确,填报志愿的重要性有时候不亚于高考本身,甚至很多人将填报志愿视作“第二次高考”,因为它决定着考生将来读什么大学,还影响着他们毕业之后的职业方向和人生方向。然而,面对如此重要的抉择,一些考生却“两眼一抹黑”,既不知道自己的优势和潜力,也不知道自己将来想要什么,更不了解不同大学、院系和专业的特色。这也就给了那些“天价”咨询机构可乘之机。
这些“天价”咨询服务是否靠谱姑且不论,但从许多家长一掷千金,不惜血本,尽最大努力想要给孩子的未来作出规划的时候,不难看出他们对于这种服务是有着强烈需求的。在当前的教育模式下,大学和中学互相割裂,高中教育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而高等教育则是为自己未来职业生涯打基础,两者的目标大相径庭,彼此之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由于这条“鸿沟”的存在,再加上高中阶段本身课业负担的繁重,校方对学生也缺乏未来职业和人生规划的引导,这就导致了很多学生缺乏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感,以至于学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左右为难,不知所措。

从考生的角度来看,如果高中毕业之后对于自己的优势和强项茫然无知,对于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也缺乏规划,那么通常也就意味着“毕业即失业”。很多人自孩童时期就会表现出兴趣爱好、天赋潜能的倾向性,如果这些兴趣爱好能够得到家庭和学校的鼓励,通过因材施教来进行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培养出清晰的兴趣爱好,确立人生和职业的方向感。反之,如果忽视个性的应试教育和填鸭教育,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兴趣爱好逐渐消磨掉,则最终会使他们弄不清楚自己究竟想干什么、能干什么。
从国内高校的专业设置来讲,一些院校本科阶段专业划分过多过细,让很多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的学子不明就里,无疑也加具了学生填报志愿的难度。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国外的一些经验和做法或许可以为我们提供借鉴。在美国,中学里有专门为学生提供申请大学咨询的教师。这些教师一方面与大学之间有固定的沟通渠道,对不同大学、不同院系的情况和招生动态都了如指掌,另一方面对学生本人的具体情况也十分熟悉。在综合两方面情况的基础上,他们往往可以提供较为合理的个性化建议,帮助学生申请到适合自己的学校和院系。
所以,自己的前途和命运还是应该把握在自己的手里,毕竟,没有人比你更了解你自己。家长与其花重金把自己孩子的前程押在这些咨询机构上,倒不如利用如今发达的信息时代,及时获取更多权威、准确的信息,这些丰富的信息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可以满足填报志愿的需求。如此一来,那些“旁门左道”的生意,热度恐怕就会降下来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