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四晚上睡眼朦胧,猛然间接到高主任的电话,他周五要去朝阳法院当志愿者,希望我去给他当助手。所谓“法院志愿者”是律师协会在各区法院设立的工作站,需要有执业6年以上的律师去帮助困难群众解惑答疑。

我一直对基层法院不太感冒,毕竟咨询是免费的,而我的观念是律师服务应该有偿,“免费之风”一开,社会上尊重律师行业的人就更少了。目前以我的从业年限自然是没有资格答疑的,本着学习见闻的态度,我十分爽快地接受了这个“政治任务”。
由于经常帮当事人立案,我对朝阳区法院早已轻车熟路。周五一大早我便到了法院门口,等着主任和朝阳律协的负责人。因为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朝阳法院一向是全国的收案大户,听说今年上半年收案量已经突破了3万件,是全国收案最多的法院之一。

时针划向8点,今天的志愿者陆续到齐。除了我和主任、还有明宪律所的贺律师。朝阳律协的负责人简单地培训和强调注意事项后,我们的志愿服务工作便正式开始了。主任和贺律师主要负责解答,我则负责协调秩序、分发序号。几个律师都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刚开始明显有些慌乱,不过凭借多年的办案经验,稍作适应后,大家马上进入了工作状态。我原以为朝阳区是北京乃至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案件应该也应该以经济纠纷为主,然而随着咨询群众越来越多,我渐渐发现,朝阳法院的咨询案子具有明显的二元化特征:既有高度发达地区,也有比较落后的农村地区。
咨询一部分以老年群体为主,多是邻里纠纷、儿女赡养和行政诉述;另外一部分都是来京发展的中青年,多是合同纠纷和劳务纠纷。从上午咨询的的案件类型看,民商事案件占的比例最大,约占上午咨询总体的三分之二,劳动和人事争议案件、离婚案件和交通事故人身损害赔偿案件、借款合同这几类案由数量比较多。不知不觉,时间已经划向12点,我们随着负责人来到法院食堂。
法院的工作餐简约却不失丰盛,中午时分来来往往的法庭工作人员,用餐的人络绎不绝但井然有序。匆匆吃过午饭,我们又奔赴了工作站,我知道下午才是工作的重头。一个又一个的咨询,喧闹的工作站……下午5点,我结束了这忙碌而充实的一天。

自从硕士毕业以来,我几乎都是与理论在打交道。读书时在法学院上课、准备司法考试,工作之后在律所的工位上接待当事人、分析案情、收集证据或者跟着指导律师各地出差,接触的案子标的额也都比较大。我没有所谓的“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的快乐”,而是对于法律的落地和执行的前景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近些年,我国的法制理念在不断推动,大家的法律意识也越来越强,凡事遇到问题也会习惯性拿起法律的武器去保护自己。然而今天一天接触下来,很多人对于自己的诉求却并不十分清楚,更不用说将自己的情况用法律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了。我再次回顾一天的案件咨询类型,交通肇事案件、遗产纠纷和房屋买卖租赁案件,占了今天咨询的7成以上。

通常大标的的案子当事人都会请一些专业的律师,自然也不用我们这些志愿者来协助他们整理诉讼请求。而往往是一些我们看似不起眼的案子,却占了基层法院的审判工作的绝大多数,我顿时明白为何去基层法院办事,法官的态度为什么总是那么不耐烦了,对他们的工作更增添了一份理解与好感。
从事法律职业生命最大的价值是对法律精神和法律原则的把握,随着法律职业阅历的不断深入,我逐渐意识到一个优秀律师所需要具备的不仅仅是扎实的法律知识和勤奋刻苦的工作态度,他还需要有国情意识和人文关怀,更要带着群众去化解矛盾。当你把法律关系看成活生生的社会人的关系,你所考虑案件涉及的利益情感和道德的时候,才能作出成熟的、对当事人和社会都能接受的结果。

坚守公正是每个法律人的天职,但是饱含感情做这个工作会更好,一般老百姓在咨询过程中也会发泄自己心中的情感,不管是痛苦、欢喜还是愤懑的情绪,我们都要去欣然接受和化解。我想到民事诉讼法里面有一个法院调解的功能,这次志愿服务工作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饱含群众感情说法言法语并不是一句空话。到一线窗口去了解人民群众的诉求,和他们内心深处的想法,通过这种锻炼让我接触以前所没有认识到的“社会的另一面”,不得不说,是真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经历。

是的,当你对这个世界了解越多,你的心也越来越包容,你心中的法律天平所代表的公平和正义的内涵也就更沉重和深刻。即便如此,我依然会不忘初心,一往无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