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接触新岗位已一个月有余,因工作性质,还是面临很多新鲜人、事,比如配合搞接待,前面领导忙,你在后面忙,还不好意思去打扰他们,问这个怎么做、那个怎么做,只能是凭经验比划、模仿着做,事后慢慢体会,感觉还有很多不足。指着别人教,也是学个大概,因为现实中会有很多变量的存在,这是一个边学习、边积累经验的过程,急不得。
今天继续看了《可复制领导力》:提升领导力的四重修炼——建立信任、建立团队、建立体系、建立文化。
其中建立体系中谈到了“标准制定”。体系就像一个黑箱,判断好坏的标准就是输入产品和输出产物。输入一流的人才,输出三流的产品就是一个低效率的体系;而输入三流人才输出一流产品就是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在麦当劳运营中,“标准化”就是最核心的竞争力。麦当劳最重要的资产不是它的产品,而是它的门店已经实现了高度标准话的团队——一切按照标准走,拖地标准是反向八字,切面包的标准是横截面气孔直径不超过一毫米,牛肉饼标准重量28.96克,排气扇标准是每隔半个月换一次......这恰恰是大多数中国企业做不到的。
标准的研制相对简单,执行起来却困难重重,会受到很多因素,特别是人的因素。人是主观的,执行起来难免会有私心,所谓有人的地方就有恩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于是用“技控代替人控”——由机器代替人控制的呼声越来越高,保证标准严格执行。还是以麦当劳为例:汉堡制成15分钟就要扔掉,他们给保温箱设定15min,15min之后报警,由此来餐厅经理处理掉该批次汉堡。
还有就是企业文化。《华为基本法》可谓华为的另一张名片,任正非“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完美诠释了华为的“下沉文化”——让终端人员进行决策,而不是单凭老板自己拍脑袋,在华为,任正非已经成为了精神领袖,影响力已经传遍了千家万户。对于一个企业,文化创建是一个用心的漫长的过程,一旦建成,将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企业文化的特征在于与独特,与众不同。西方企业显然更精通这一点,比如戴尔、福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打造具有强烈个人风格的企业文化。
化作我们企业,该怎样做,我们的领导也为此付出了很大心血,一直寻求流程执行中的卡点,学习了本篇,我认为还是人的因素影响很大。像职场“老油条”,不太好改变,但是新入职的毕业生,可塑性就比较强,我们花在这部分人的心思就要比原来要多,比如我们新来了一批入职员工,在选择以往师带徒的模式上,应该加一个环节,就是先培训师父,规范师父教育准则、理念等等,一定要把好的东西传承,把糟粕丢掉。这样不仅仅为一个企业培养了一个优良的树苗,还可以修剪老树的枝叶,一举两得。
打一个夸张的比方,一个得了顽疾的患者,需要更换掉坏死的部件,就需要更换新鲜的血液才能让其复活一样,把污浊冲刷掉,把各种血栓梗塞统统打通。而作为一个支持单元,我要做的就是坚定自己的内心,不断的强化本领。当用到你的时候,能成为亮剑中的一份子起到应有的作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