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赞同一位老师的评论:对于这些孩子来说,他们交出了完美的期末答卷;对于父母来说,有孩如此,就是最大的财富。
说到底,能吃苦的孩子,是一个家庭最好的福气。
1.
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提过“糖钙盐”理论:
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糖,也需要钙,同时需要盐。
这三样东西在教育中一个都不能少。
糖是爱,自不用多说。
盐,是让孩子直面挫折;钙,是让孩子懂得自立自强。
糖,父母给;盐、钙从苦里来。
我们常常抱着这样的教育观念: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但大家认真观察一下,会发现:吃苦的孩子,成绩不会差,人品更不会差。
教育方式因人而异,但无论什么方式,都少不了吃苦。
2.
知道生活扇过来的巴掌有多疼,就知坐在教室内上课是有多珍贵。
如果不读书,只会走上一辈的老路,窝深沟、一身锈。
明白读书是最好的改命方式,孩子才有机会改变自己的未来。
最好的教育,是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不易。
只有目睹过生活的残酷与无情,他们才会收起抵触的心思,去钻研每一个知识点,认真听每一节课,努力为自己博一个未来。
3.
《中国孩子的金钱教育》里有这样的一句话:
孩子只知道钱是一张纸,是过年时的压岁钱、过生日时的红包,却不知道钱是劳动所得,需要付出汗水。
许多孩子只知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对金钱没概念,对他人没有体谅之心。
从小被捧在手心的孩子,往往共情能力低,无法换位思考。
孩子看过人间疾苦,才明白谁在为他们负重前行,才真正懂得感恩。
4.
一位家庭关系专家提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不管是父母,还是孩子,身上都有“孩子”和“成人”两个角色。
如果父母一直表现出“大人”的一面,那孩子永远是孩子。
如果父母适当表现出“孩子”的一面,孩子就会成长为大人。
意思很简单。
想要让孩子独立、强大,就要让他多扛起一点责任,多受一些罪。
你一定要知道,生活中的苦,也是孩子长大成人所需的一种养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