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庭坚:莫倚西哉好风月

黄庭坚:莫倚西哉好风月

作者: 小黄杨树 | 来源:发表于2024-01-29 12:35 被阅读0次

    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治平进士,宋哲宗时曾任著作佐郎,官虽然不大,但是文学成就却非比寻常。其诗风格奇硬拗涩,开创江西诗派,影响颇大。又能词,兼擅书法,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有《山谷集》《山谷琴趣外篇》。

    诗人主张要向先人学习,建立济世之功,而不能贪图书斋风光过那种归隐避世的生活。他还特别重视藏书,认为家有千金不如藏书万卷。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二)

    东京望重两并州,遂有汾阳整缀旒。

    翁伯入关倾意气,林宗异世想风流。

    君家旧事皆青史,今日高材未白头。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学习要有所作为——

    莫倚西斋好风月长随三径古人游

    读书人自然喜爱书斋,哪怕是别人的书斋,同样闻之而喜,见之而爱。接到朋友郭明甫新书斋落成的信件后,黄庭坚写下了两首诗表示祝贺并表达向往之意,本诗是其中的第二首。但是,向往归向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黄庭坚不可能丢下公职完全退隐。即便退隐,也应该是功成身退,就像张良那样建功立业后,才能“愿逐赤松游,披林对一丘”。所以,黄庭坚没有忘记劝谏他的朋友“出山”,为国家效力。

    诗人一气连举五个姓郭的历史人物故事。首句,用东汉郭丹、郭伋之事。这两个人都做过并州牧,是当时颇有名望的人物;次句,用唐代郭子仪之事。郭子仪封汾阳郡王,曾平定安史之乱,拥立天子登基,再造唐室;第三句用西汉豪侠郭解之事。郭解入关时,关中豪杰听说后争先恐后来与他交游;第四句用东汉郭太之事。郭太是当时的儒林领袖人物,他死后,蔡邕写了一篇情深意笃的碑文。通过这些郭姓名人的历史遗事,勉励郭明甫,希望他向先人学习济世立功,而不要贪图西斋好风月长期归隐。

    黄庭坚自己就是读书的典范。

    元丰三年(1080)秋,黄庭坚自汴京归江南,赴吉安太和县任县令。途经安徽贵池,遇风雨,在池口镇逗留了三天,写了一首气象清新、意境隽永的七律,题为《池口风雨留三日》,可以让我们管窥到黄庭坚作为一个读书人的心境。诗是这样写的:“孤城三日风吹雨,小市人家只菜蔬。水远山长双属玉,身闲心苦一舂锄。翁从旁舍来收网,我适临渊不羡鱼。俯仰之间已陈迹,暮窗归了读残书。

    孤城三天刮风吹雨,人家只能避雨在家以淡饭素菜充饥度日。烟雨迷蒙中远眺,那浩渺如练的长江水滔滔流向远方。那巍峨绵延的山岭,犹如一双长颈赤目的属玉鸟。近观此景,见雨中淋着一只白鹭。渔翁从邻舍出来收网具,而我并不羡慕鱼味美可口。转眼之间一切都变成陈迹,不如暮色中回到窗下继续读没有读完的书。

    全诗首两句写小城风雨,次两句写鸟。写景写物,自然生动。临渊而不羡鱼,暗示自己与世无争的心境。“俯仰”一句颇有哲理,须弥之间,便已陈迹,宇宙万物不过如此。最后一句则为黄庭坚心声——还是向往对着暮窗,自由自在地读书的生活。

    题胡逸老致虚庵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

    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

    山随宴坐图画出,水作夜窗风雨来。

    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

    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其一)

    食贫自以官为业,闻说西斋意凛然。

    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

    未尝终日不思颍,想见先生多好贤。

    安得雍容一尊酒,女郎台下水如天。

    家有千金,不如藏书万卷——

    藏书万卷可教子  遗金满籯常作灾

    在造纸术发明以前,书刊是刻在竹简上或者写在丝帛上的,可见,那时候拥有一套“书”是很难的事,收藏书更是极其奢侈的事。即便发明了造纸术,书的成本低了很多,读起来、收藏起来也方便多了,但是,真正想成为一个藏书家,也是不容易的。

    藏书,只能是富贵人家的事。对于贫苦的人来说,要想读书恐怕只能向别人借书读,至于想藏书万卷,只能是梦想而已。所以说,在古代如果有人能够拥有万卷藏书,几乎可以肯定非官即富。北宋一代文豪欧阳修就有一个很好的愿望——“买书载舟归,筑室颍水岸”,买一船的书回家,在美丽的颍水岸边再购建一个房子,过那种惬意的耕读生活,这可不是一般的读书人所能办到的事。

    有了万卷书,让物质的富翁进而成为精神的富翁成为可能。

    宋徽宗崇宁元年(1102),黄庭坚离开谪居已久的川蜀,次年又贬往广西宣州。有一次,由湘返赣,途中经过胡逸老的住处,有感于胡逸老的书房里万卷藏书的气氛,忍不住题诗相赠。其中提出了“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常作灾”的观点。即家有万卷书,可以让子孙后代随时阅读,就好像给子孙请了无数的老师一样。好的阅读环境,自然为培养教育子孙后代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可以说,好书胜过金钱财宝。家中的财宝多了,可能成为不祥之物,遭致灾祸,而书只能带来收获,带来吉祥,带来进步。

    黄庭坚告诉我们,如果有条件,一定要多买一些书,建立自己的“家庭图书馆”。虽然,现代社会阅读的渠道已经很多,电子书数不胜数,公共图书馆比比皆是,但是,电子书永远代替不了纸质书。手捧一本书,闻油墨的馨香,时不时地在书上做些批语,写上心得,给自己留下记忆,给后来者提供启示,真是魅力无限,远非电子书所能比的。

    但是,有了藏书一定要读,否则,就成了“书橱”。有一位叫陆澄的人读书很多,但是却不能应用。“澄当世称为硕学,读《易》三年,不解文义,欲撰《宋书》竟不成”,时人王俭戏称其为“书橱”。这样,书就成了摆脱设。就好像现在一些公司老板、暴发户,一定要在办公室摆一大排高档书柜,里面全是精装的书,只是,这些书全是新的,很少有翻动过。更可笑的是,这些“精品”书竟然很多是盗版。这种摆“摆设”式藏书,是读书人万万要不得的。苏东坡说:“孔子圣人,其学必始于观书”,又说:“束书不观,游谈无根”,都是讲书多了是好事,但是不读等于没有书。

    胡逸老,其事迹不详。不知其人,视其友。从黄庭坚亲自登门拜访,并题诗相赠,可见胡先生非寻常之人。而诗人借用汉代大儒韦贤来比拟胡逸老,加之胡家幽静的居住环境,藏书万卷的书香之气,让我们可以想像胡逸老的为人,揣测其人生经历。当然,也能让我们窥测到诗人的追求。

    《题胡逸老致虚庵》是黄庭坚晚年之作。其实,早在这之前三十年,黄庭坚就写了《郭明甫作西斋于颍尾请予赋诗二首》诗,表达对胡逸老式生活的羡慕之意。

    熙宁四年(1071),黄庭坚任汝州叶县(今属河南)县尉。他的朋友郭明甫在颍尾女郎台附近新建了一处房子,取名“西斋”。新房子里摆满了书籍,看美丽风景,读心怡书目,郭明甫来信向黄庭坚描述了自己的新生活,想让朋友同乐,并请黄庭坚赋诗为西斋增色。

    朋友有可喜可贺之事,而这种生活也是自己向往的,怎么能不有感而发呢?于是,诗人写下了这两首诗,其中第一首中“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木长风烟”两句,与“藏书万卷可教子”,同一语意。不同的是,在给郭明甫书斋的贺诗中,诗人还强调了读书与培养人才的关系,指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藏书之要不在“藏”,而在于“读”与“教”,在于“宜子弟”,在于百年大计,培养人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庭坚:莫倚西哉好风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ijbgo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