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人来到村委会,赵班长热情地向雪梅介绍了驻村的尖刀班成员,他们一共三个人,是省发展银行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除了赵班长已经40好几了,小王和小李都是20几岁的年轻男孩子,已经在这个村工作了一年多,对村里的情况相当了解,加上村委会的人,大家听说雪梅家有意向办养鸡厂都很开心,赶紧让母女俩坐下,开始讨论怎么落实多大规模,有些什么项目支持。
雪梅有些无所适从,明明讨论的是她家的事,她却没有一点儿参与感,事情的发展和她想像得完全不一样,回到老家并不 是她想像的母亲的心疼和孩子的亲热,大家似乎都过得热气腾腾的,并不因为她失去了一只手而感到伤心,她自己从受伤后到现在,痛苦程度也在一天天消融中,从最开始的不能接受,到后来的决定看看妈妈和英子后自杀,现在好像也不必急着自杀了,生活的画卷向她展示了另外的一种可能,在家乡的小山村里,即使失去了一只手,也能生活得美好。
小王地声音把她拉到现场:“雪梅姐,你刚刚从外地回来,对办养鸡厂有什么想法吗?”
她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倒也如实说:“这个我们没有办过,只有散养十几只的经验。在外面厂里上班时,大家都说现在吃的鸡蛋都是农家鸡下的,没有土鸡蛋香。”
小李说:“姐这个想法好,要不就把养鸡厂办在桃树林里,散养着,现在城里人都爱吃土鸡、土鸡蛋的,不愁销路。”
村书记肯定地点点头:“是这个理,找几个工把山弄围栏围住,让鸡在桃树下吃虫子,对桃树也好。”
赵班长大声说:“我看这个事就这么定了,我们分工,小赵负责找人先把围栏搞好,小李负责找人把鸡舍建起来,我来联系鸡苗,围栏和鸡舍一完工,鸡苗也要到位。”
雪梅妈妈笑容灿烂说:“你们把我家的心都操完了,我们母女倒什么事都不要搞得?那不行,毕竟是我家的事,我们还是要参加才行。”
赵班长说:“那肯定是以你们为主,我们不过是当个参谋出个主意跑跑腿,关键怎么个搞法还是要你们定,围栏的位置,鸡舍的大小,养鸡的数量,还有工人的工资都要你们具体责任,我们台子搭完了养鸡也是你们的事,赚的钱也归你们花嘛。”
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哈哈大笑了起来,雪梅也笑了起来,笑声在这三月的阳光和春风里飘荡,雪梅冰冷的心里像是裂开了一道缝,生命的热情像一条蛇悄无声息地钻了进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