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研和中医
专栏:《零基础学中医——拆解伤寒论》
之前有人问过我一个问题,这个问题也是我日思夜想的一个问题。中医的门槛到底是什么?
不像其他行业有明显的技术等级差别,专业就是专业,业余就是业余。哪怕是像体育运动也分为一级、二级、健将级运动员,拿成绩说话,大家都服气。再比如篮球运动员,你能在哪个联盟里打球不是自己说了算的,你在NBA能够立足这件事情本身就足以说明你的能力。
中医在这件事情上显然不符合常理。根本没有一个规范的职业体系,并不是在大医院的大夫水平就高,也保不齐运气好,碰到一个民间高手解决了多年未解的宿疾。
不看现在,我们追溯之前很多知名的专家也都是从民间靠着疗效和口碑走出来的。
但无论怎样,这个体系还是存在,只不过它是无形的,难以量化的,既不像单纯的体育竞技有胜负输赢,也不像西医那样可以通过学历教育、医院等级来划分医生的专业程度,基层医院就是解决的常见问题,从一级到二级三级甲等本身就是一个专业程度不断细化的过程,从检查仪器的精密程度到科研对象的研究层次,由细胞分子到免疫组化到基因重组等等。
如果非要举个例子来说明中医大夫水平之间的差别。我想到一件事情,可以进行类比。《三国演义》里面,赵云之前是跟的公孙瓒,后来跟了刘备。再说魏曹名将张辽之前起初担任雁门郡吏,又先后跟随丁原、何进、董卓、吕布,恪尽职守,历尽坎坷。在诸多君主手底下默默无闻,直到后来归附曹操,才能得以施展,在曹操手下纵横四方。还有甘宁之前是个土匪头子,后来孙权评价他说“曹操有张文远,吾有甘兴霸”。
从更高的维度来讲,刘备、曹操、孙权是掌控当时整个历史的人物,但是他们即使能文能武,文武双全,但文不如曹植武不及吕布。为什么能够登上当时整个朝代的权利金字塔,因为他们知人善任,能够将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人尽其才,给机会,能发挥。
张仲景本身也是个官员,是长沙太守,他也是制定地方发展规划的人。所以他自然也具备这样的能力和思维。写《神农本草经》的神农氏们固然英勇,以身试药,立下赫赫战功,为后人解决问题提供了工具和方法。如果说这是武的方面,那写《黄帝内经》的学者们相当于中医界的文官,他们负责归纳总结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规律。
仲景写出的《伤寒论》正是在综合了二者优势后进行的决策分析,在了解影响健康的要素以及人体发展规律后,运用各种治疗方法的著作。
《伤寒论》里面记载的113张方子有严格的适应范围及使用禁忌,并且仲景还在实际应用中处处对其间相似的病证进行鉴别诊断和使用。最后形成了由113张方子构成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而且组方精妙、方子很小,药物之间细微增减应用在适应症上可能就会有明显的差别。
所以要想学好中医,《伤寒论》是门槛一点都不夸张,中医书籍汗牛充栋,不可否认里面有很多偏方秘方疗效很好。
秘方固然好,还要考虑这个方子能不能用,怎么用,能不能用好。就像张辽之于丁原吕布之辈,还是之于曹操。
我们之前上课的时候,教我们《伤寒论》的老师说过,要想玩转临床至少要学会500个方子,当时对这句话有印象但是理解还不够深刻。
只有在深入临床之后才发现没有偏方秘方可用,即使蒙对了一次,对于复杂的病患,他疾病的向愈不是一张方子能解决的问题,而是需要好几张方子,甚至要针药并用结合好几种治疗手段进行应用才能痊愈。
正如国医大师李士懋说过的那样:“因冠心病的复杂多变,所以我没有一个固定的方子,或一套固定的方子,一切都根据辨证结果选方用药,方无定方,法无定法。而且,多数病人也不是一个方子吃到底,因病情不断变化,所以选方用药也不断变化,务求谨守病机。”
这是高手的共性,看过明医的医案越多,对上面这句话的体会就越深。也就知道古人为什么要提醒初入临床的大夫“学医三年自谓天下无不治之证,行医三年始信世间无可用之方”,这是因为“以不变应万变”中的“不变”不是学到的知识,而是一种随机应变的能力,用中医术语来表示就是随证治之的能力。
这一点从病人病情的角度来分析可能更容易理解一些。一个病人疾病痊愈需要进行的治疗时间、使用的治疗方法、运用的方药量、处方的顺序都是确定的。一个患病十年的患者和感冒发热一周的病人相比,治疗的周期肯定有明显的差别。只不过是水平越高的大夫,其选择的治疗手段、方药量、治疗的次序越吻合病人疾病的需求而已,严丝合缝。
之前还听人说过,不知道是不是真的,但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是可信的。假设一个人连续炒股6次都能够成功,那就会有证券公司的人来找他做操盘手。中医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中医大夫具备能够连续解决6个人健康问题的能力,这也符合中医“疗皆十全”的标准,而非“日诊百人”。
能够做到“疗皆十全”,病人量的提升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且这种提升的速度是非常快的。有时候需要一年,最短的也只有几个月的时间。毕竟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中医还是稀缺的。
作为大夫,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全面地搜集病人的病理信息、依据中医理论进行辨证施治、分析出准确的病因病机、运用恰当的治疗方法和手段方药促使病情向愈。
这就是仲景《伤寒论》整本书中辨证论治思想的核心理念,叫“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我们不能把药方神化、把医生神化,水平高的大夫不过是更能挖掘疾病发生发展的本质,并运用正确的方法解决它而已。
我们为什么要学好《伤寒论》?
因为《伤寒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完整的六经辨证理论体系,这是其他医书中所不具备的。
六经辨证理论体系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虽然只有113张方子,但是论中涉及脏腑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八纲辨证等多种辨证方法。
后世医家都是在《伤寒论》中的某个分支不断细化发展提升中发展而来的,反之,我们可以将后世的方剂纳入到六经辩证理论体系中,充实《伤寒论》的内容,扩大《伤寒论》的适应病证和主治范围。就像张元素、叶天士、吴鞠通、张锡纯这些前辈一样。
声明:
1.本号原创文章版权归研和中医同名公众号、头条号所有,选自今日头条专栏《零基础学中医——拆解伤寒论》。如需转载请联系本号编辑并留言,标明出处!禁做商用!
2.本号所转载的文章仅供大家学习交流使用,均在合理使用范围内。
如果引用的图片来源、数据来源、文字版权来源标注错误或者侵犯了其他权利,烦请告知编辑,本号编辑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