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超市,身边经过一位年轻的妈妈,中等个儿,圆脸短发,皮肤偏黑,身材偏胖。一眼看上去觉得好面熟,肯定见过,但又很陌生。正当大脑快速搜索记忆时,看到她孩子跑过来,瞬间有答案——那个爱咬人的男孩和他妈妈!我下意识的拉紧儿子,和他们保持距离。
在排队买单时,我身后有对母女,小女孩两岁多,扎着两个小辫子,可爱又乖巧。咬人的孩子和妈妈在我们前面,隔着四五个人。身后女孩儿正扬着脑袋问妈妈菠萝蜜好不好吃?妈妈一边回答一边把手里的东西往柜台放。女孩突然啊了一声。感觉像是疼得,我立马转身,原来是咬人的小男孩在扯女孩的小辫子。女孩妈妈大声问道: 谁家的孩子?!快松手! 男孩妈妈正在买单,立马跑过来说不好意思,迅速将男孩拉开,同时斥责: 你怎么回事儿啊,又淘气!
女孩妈妈对我说,上次就是这个孩子一把扯住女儿辫子,疼得孩子哇哇哭。刚才看到男孩没印象,但一看到他妈妈就认出来了。小区里别的孩子家长都不敢让孩子和他玩。
我才刚以为女孩被咬,着实紧张了一回。对女孩妈说,以后提防着,这男孩还爱咬人。话没落音,我儿子哎哟哎哟地叫起来,低头一看,那男孩正拉着儿子衣帽往后拖,儿子快被拉倒。我立马阻止,庆幸不是被咬。男孩妈听到动静,走过来说不好意思,拉着孩子离开。
可能男孩妈妈已经遇到太多次这样的情况,道歉是一句话,行动是抱着孩子迅速离开。看着母子离开的背影,我在想:这男孩以后会怎样?妈妈是不是可以让男孩自己学会道歉?别的小朋友被咬伤,被拉扯哭,是不是可以让男孩看到他直接造成的后果是别人不开心,不愉快,甚至是受到伤害。妈妈是否应该言语引导,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适合,不对。这种现场教育的效果是否比直接抱孩子离开,回避后果要恰当很多?
孩子小,行为就算不对,也都是小错。如果小错次次都是父母帮全全负责后果,长年月久,孩子就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错,随着年龄的增长,且不说会不会犯大错,但会不会吃大亏很难说。总归会遇到更强的孩子,或你意识不到的教育漏洞,别人会用你意想不到的方式帮你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