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
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一个人的觉醒,1%靠别人提醒,99%靠千刀万剐。
![](https://img.haomeiwen.com/i25927469/3b0b22e5a003aa91.jpg)
原生家庭:别期待父母的改变和道歉
一个人明显做错事却不愿道歉,是在
保护内心脆弱的自我。
你可能会觉得奇怪:拒绝道歉时,他们明明那么强势,怎么会脆弱呢?实际上,他们不过是用看似强大的外表来防御内在的虚弱。
因为这类人,往往很难将"行为"与"人"区分开来:如果做了坏事,那我就一定是坏人;如果自己错了,那就意味着我无知且愚蠢。
正因为此,他们会极力避免道歉,并用"愤怒、回避、疏离"等方式让自己重新拥有力量感。
而且,我们的文化讲究"孝顺"
许多父母会期待子女孝敬、顺从自
己,认为孩子就得乖巧听话。
这一类父母,习惯戴上"愤怒、疏离、冷漠"的面具,让自己看起来强大而稳定;认为流露出"悲伤、内疚、羞耻"等情绪,不仅是懦弱的表现,还会让人陷入彻底的失控与危险中。
他们往往很难低头,甚至可能会在内疚、愤怒、委屈间,加重对孩子的指责。
可作为孩子,我们免不了失望难过。这时,该怎么办呢?
首先,你不需要为童年的伤痛负责,你的父母才应该为它们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忽视你"负责。你不需要为"他们让你觉得自己没人爱"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打骂你"负责。
你不需要为"他们误解你"负责。
然而,将童年时对自己的责任免除掉,并不意味着同时免除了成年后对自己的全部责任。
例如:成为一个独立于父母的个体,不要让他们控制自己的生活;
找到合适的方式来疗愈童年创伤,比如看心理学书籍、找咨询师等。
分清自己和父母的责任后,我们不会再纠结于"为什么爸妈不道歉?",而是能更聚焦在自我疗愈上。
具体可以怎么做呢?
第一步,允许自己愤怒,而不是压抑内在感受。
第二步,表达愤怒。
第三步,看见愤怒的意义。
第四步,要允许悲伤的流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