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如果科研者失去了灵魂,基因技术将摧毁人类!

如果科研者失去了灵魂,基因技术将摧毁人类!

作者: 田家浪子 | 来源:发表于2018-12-06 21:48 被阅读50次

海尔森,是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地方。在海尔森,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呼吸,可以健康的成长;在海尔森,孩子们之间有着友谊,有着爱情;在海尔森,孩子们的监护人努力的培养他们进行艺术创作,孩子们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都会举行拍卖会,把自己创作的艺术品进行交换。总之,海尔森是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地方。

海尔森,又是一个让我们生活在现代的有着基本伦理观的正常人无法宽恕的地方。在海尔森,所有的孩子被欺骗说“你们没有灵魂”。在海尔森,所有的孩子都没有选择自己命运的权利。在海尔森,所有的孩子都是克隆人,他们都是别人的器官供体。在海尔森,所有的孩子都知道自己的责任,都知道他们光荣的人生意义——向外面世界的人提供器官,直至离开人世。

以上内容,来自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石黑一雄的代表作《别让我走》。

在我看来,这些可爱的又可怜的孩子们每个人都拥有着高尚的灵魂,反倒是培育他们成长的人类,恰恰失去了灵魂。

克隆人,是未来几十年内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问题。石黑一雄没有像别的作家或者伦理学家一样喋喋不休的向我们申诉人类的罪行,向我们呼吁尊重克隆人的权利。他只是用严厉的笔锋探讨了人类在未来的某一天,如何选择伦理,如何面对生存的问题。

                                 一

自从1953年DNA双螺旋结构被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以来,人类在以基因技术为基础构建的基因工程建设上就从来没有停下来过。

1982年,美国Lilly公司率先实现利用大肠杆菌生产重组胰岛素,使世界上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诞生。

1992年荷兰培育出植入了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基因的转基因牛,通过转基因牛生产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是治疗贫血的良药。

转基因农作物的产业化,大幅度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减少了除草剂、杀虫剂等农药使用量,并且节约了大量劳动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些举世瞩目的基因工程,都取得了让人欢欣鼓舞的成果。我们都在憧憬着美好的未来,希望有一天现在所有的不治之症都可以通过基因药物治愈,所有的癌症患者都可以不用再承受病痛日日夜夜的折磨,所有人都能够健健康康的活到自然死亡的最后一秒钟。

然而,基因技术不是总会给人类带来益处的,它是一只“薛定谔的猫”。我们在享用基因技术发展带来的福利的同时,我们也就不得不面对着来自未来的拷问:基因技术真的就只是造福人类吗?或者换句话说,基因技术对自然生育的人类来说,真的就没有一点危害吗?

                                二

在“多利羊”诞生之前,人们已经开始应用生物工程的原理,治疗因女性因素引起的不孕症。1978年英国专家steptoe和E·dowrds定制了世界上第一个试管婴儿,发展出了第一代试管婴儿技术。

1992年比利时的Palermo医师及刘家恩博士等首次在人体外成功应用卵浆内单精子注射的方式,解决了因男性因素导致的不孕难题,这是第二代试管婴儿技术。

然而,前面两代试管婴儿技术都有着同样的缺陷——不能在婴儿出生以前消除遗传病。

为了孕育出来健康的婴儿,在婴儿孕育以前,一定的筛选技术是必须的。所以,从基因层面进行筛选,确保生出来健康的婴儿就成了患不孕症夫妻的迫切需求。

在“多利羊”诞生之后,随着基因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有选择的在基因层面选择优生优育。换句话说,通过对胎胚的筛选,人类可以控制某些遗传病不会在下一代的身上出现,能够保证出生的一定是健康活泼的婴儿——这就是第三代试管婴儿技术。第三代技术已经比较完美的解决了不孕不育的问题,造福了广大患不孕症的夫妇。

如果基因技术仅仅只是造福人类,不会带来任何隐患的话,怕是所有人都不会认为基因技术对于人类来说是一柄双刃剑,更不会带来伦理上的难题了。

                               三

2015年11月份,中美英三国做基因编辑的科学家在华盛顿开了第一届国际基因编辑大会,大会讨论的核心是伦理学问题,再具体点就是优生学问题。

基因编辑的发明人之一、MIT教授张锋在大会第一天声称,他领导的科研小组改进了基因编辑技术,之前被各国科学家诟病的脱靶问题几乎消失了。

按照他的说法,你们就不要讨论伦理学问题了,这项技术我都已经实际应用了,你们还讨论什么。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这样会议就没法进行下去了,很多本来打算讨论“优生学”伦理问题的科学家都退出了本次会议。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科学家退出本次会议呢,我百度了一下“优生学”的概念:

优生学就是专门研究人类遗传,改进人种的一门科学。

优生的目的是提高人口质量,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积极的优生学;二是消极的优生学。

积极的优生学是促进体力和智力上优秀的个体优生。即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学的研究,修饰、改造遗传的物质,控制个体发育,使后代更加完善,真正做到操作和变革人类自身的目的。

消极优生学是防止或减少有严重遗传性和先天性疾病的个体的出生,就是说减少不良个体的出生。后者是人类最基本的,有现实价值的预防性优生学。

总之,在基因技术上发展而来的优生学就是一个观点——经过基因编辑的孩子更健康,大家都过来定制婴儿吧。这些内容看上去是不是很好,对人类是不是有很大的诱惑力,是不是没有任何关于伦理的问题?

                                    四

我们可以畅想一个这样美好的场景:

有一天,你和你媳妇儿(老公)打算养育一个宝宝了。你们俩走进一家专门育儿的医院,然后过来一个机器人护士,它给你一个华为的某款触摸设备。

“你们好!主页面就是宝宝特征单,请在你们想要的特点前打勾。选好以后请点呼叫按钮,再见!”

你拿起设备,看到第一栏是性别选项,你问你媳妇(老公):“亲爱的,生男孩儿还是女孩儿?”你媳妇(老公)说她喜欢女孩儿,于是你在女孩前面打个勾。当然,如果你喜欢,你还可以在备注栏勾“2”,表示你们想要生双胞胎。甚至,你还可以选三胞胎、四胞胎……

第二栏是性格选项,有多种选择:“文静,泼辣,卡哇伊,男人婆……”。你媳妇(老公)说:“我喜欢可爱点的”。你说你也喜欢。于是,又是一个勾。

接下来是抗病性,这个是套餐,有很大一排。

套餐一,抗流感、艾滋、乙脑……

套餐二,抗肺癌、胃癌、肝癌……

套餐三,抗老年痴呆……

套餐四,抗心脑血管疾病……

……

套餐X,抗所有疾病

你看完之后说,“现在感冒、HIV啥的都有药了,不用编辑这些,白花钱。我们就选癌症、心脑血管疾病和退行性神经病吧,这个虽然也可以治了,但是治疗起来忒麻烦!”你媳妇(老公)看了你一眼,表示赞同。

之后你们花了足足半个小时把剩下的体貌特征,以及智力等也选好了。你们叫来了机器人护士,它带你们去采集精子和卵细胞。

一天后,那个按照你们的要求编辑好的胚胎顺利植入你媳妇儿(你)的子宫。你们满心欢喜的回家孕育自己定制好的孩子了。

这个场景是不是特别美好,然而,从伦理学的角度,以上的行为是被禁止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甘绍平在《基因工程伦理的核心问题》中说,“优生学违背了伦理学上最基本的为任何人所享有的自决权的原则,一个有着‘培育者’与‘被培育者’之别的人类图景,对于平等原则是一种基本的违背,而这一原则是以每个人都拥有道德主体之能力这一点为根基的,人们无法回答凭什么他自己或者任何别的一个人有权作为培育者或未来人类特征与品性的设计者”。

                                五

近期,贺教授搞了一个大新闻,恰恰违背了伦理学上最基本的为任何人所享有的自决权的原则。

这个新闻刚刚出来的时候,立即在各大网站登上了头条;在知乎上,几个小时内引发了几百万的点击和争辩。虽然,后来该问题被关闭了,在网上还是掀起了惊涛骇浪。

这个新闻引起了中国科学家的强烈反对,122名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发表了联合署名的声明,坚决发对本次试验。

危害一直存在

从声明中,我们可以看到,技术上是可以尝试的;但是,在伦理之外,从科学角度上无法确保所有的改变基因所带来的危害,基因修改的安全性没有任何保障,这才是根本。

贺教授想做的优生学研究是存在很多问题有着重大的技术缺陷的。

早在2012年Esther Inglis-Arkell走访多位科学家以后写下了“为什么优生学不会成功?”一文。文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观点为:

1、积极优生学会挥霍掉人类有限的生物多样性;

2、无法确定哪些基因不是必须的。

即使是最为激进、在遗传学有着突破性贡献的张锋教授,也曾明确的表示:“从技术上讲,目前我们并不清楚基因编辑会不会对非目标基因造成影响,它会不会对细胞造成其他的影响,比如表观遗传学方面的影响。从生理上讲,我们目前对基因的改变对其生物功能的影响知之甚少,我们没有办法预测基因的改变会对细胞或者组织产生什么影响。”

                                 六

不知道,在艾滋病阻断技术已经十分成熟,并不影响孕育下一代的今天,贺教授怎么会把没有必要的艾滋病抗体基因修改作为了研究方向?是利益使然,还是想证明自己在科学上取得的重大突破?恐怕还是利益使然吧。

在脱靶问题没有彻底行解决的情况下,贺教授仅仅凭借着莆田系医院的技术,完成了基因修改,让两个无辜的婴儿来到了这个充满了欲望的世界上。

两个无辜的婴儿成了别人的“被培育者”,而两个无辜婴儿的“培育者”贺教授呢,他凭借什么成为两个无辜婴儿的培育者呢?

难道是凭借他高尚的灵魂吗?恐怕不是的,即使他的灵魂早早的超越了世俗的芸芸众生;然而有一张大嘴早就张开,它不但吞噬了他最基本的伦理观,而且吞噬了他的思想,甚至吞噬了他高高在上的灵魂。

或许,在《别让我走》的世界里,贺教授是一位受所有人尊敬的教授,是给人类带来巨大贡献的科研者。因为,通过他的努力,更多活在海尔森的孩子们可以保留完整的身体活到生命的终结。

但是,在我们这个有着基本伦理的世界里,贺教授却是一个没有灵魂的“海尔森”。

结束语:我是坚定的支持基因技术发展的,因为自工业革命以来,现实世界发生的巨大变革告诉我们,只有科技进步才会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的美好,许多所谓的不治之症也在科学的迅速进步中被解决掉。然而,科学技术没有善恶,我们人类有着基本的伦理,科学技术的发展一定要遵循人类的基本伦理;否则,科幻文学中人类灭绝的一幕幕场景未尝不是我们的未来。

相关文章

  • 如果科研者失去了灵魂,基因技术将摧毁人类!

    海尔森,是一个让别人羡慕的地方。在海尔森,孩子们可以自由的呼吸,可以健康的成长;在海尔森,孩子们之间有着友谊,有着...

  • Day25基因编辑术(30天训练营)

    如果你掌握了基因编辑技术,人类可能会因此灭绝吗? 什么叫基因编辑术? 新的技术能够重新编辑基因,能够找到相应的基因...

  • 仰望

    如果文字失去了生气,则灵魂也将枯竭。 致那个曾是少年气息的你。

  • 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类的灵魂

    从不同的角度看人类的灵魂 ▪ 灵魂就是人类基因以精神方式所做的表达,它与基因的本质一样,目的也是追求长存和更多的复...

  • 我想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当然,更不能说是复仇行为使人类...

  • 白昼中,我是个虚伪的人

    如果风筝没有了风,就失去了动力;如果海棠没有了芬芳,就失去了精髓;如果我没有了你,就没有了灵魂。――随风者 深夜了...

  • 我们还是自己的主人吗?

    法国作家乔治·贝尔纳诺斯说: “我常常想,如果有一天,技术的进步最终被用来摧毁人类,那么并非是暴行导致人类的灭亡,...

  • 转基因到底错在哪里?

    转基因技术开启了后人类时代的大门。可以对农作物进行基因编程,理论上也可以对动物进行基因编程,对人类进行基因编程。转...

  • 宏基因组学研究—宏基因组数据的假设检验

    1. 宏基因组数据假设检验介绍 1.1 假设检验在科研中的应用 随着人类微生物研究从技术发展和基础科学发现向转化医...

  • 霍金说的超级人类到底是什么?

    霍金说的超级人类到底是什么? 记忆力太差?对疾病的抵抗力太弱?寿命太短? 富人阶层或将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弥补这些人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科研者失去了灵魂,基因技术将摧毁人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gs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