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看到连岳号的文,《我为何这么爱打孩子?》。
当时就有触动,但迟迟没落笔。
连岳回复的是:
“在教育孩子中,偶尔的骂,甚至体罚,都难免。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其实圣贤也会过,只是圣贤不二过,犯一次错马上能够改正。
不过,你天天打骂孩子,肯定是错的。
这一定要改。
人的学习是非线性的,尤其是孩子,要在一个平台上徘徊一段时间,体现为老是想不通某个问题,总在一个知识点上犯错,要不停地重复。
量变到质变,突然某一刻,想通了,他就跃上一个高度,再也不犯这个错误了。
所以,学习、教育与成长比拼的往往是耐心。
你能发现孩子学习中常见的错误点,这在辅导中已经领先了一步,接下来还有一个重要的工作你没做,那就浪费了这个领先。
你得协助孩子重复40次培训,每天一两次,有意无意,正规非正规地讲解这个困扰他的知识点。
这种方法对成人也有用,你从今天开始,能够40天忍住不打骂孩子,你天天打骂孩子的错误也能改正。
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我现在天天打骂他,这不合情理。
他现在都生不如死,你跟他谈未来?
他是无法理解的。
天天被打骂的孩子,也很难拒绝别人的礼物,甚至可能去偷拿别人的东西,因为他的匮乏感太强了。
爱孩子的父母,即使孩子成绩不好,他们也赢了。
这是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
现在人均寿命80岁左右,孩子在父母身边生活20年,甚至更长一些,这段时间是有爱的、温柔的,人生至少四分之一已经很幸福。
而有20年幸福时光的人,可能并不会很多。
你的孩子在成年时就有了这个幸福量,他的一生,幸福总量显然更容易胜出。
孩子成绩好,上个好大学,有更好未来。
这条路当然没错。
但好大学就那么几所,多数孩子的禀赋就是普通的,竭尽全力也可能读不了好大学,甚至读不了大学。
父母了不起的地方在于,当他们终于发现自己的孩子再普通不过时,他们还是会爱他,会一再教授孩子为人处世的基本道理。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这才是他们永远的幸福之源。
自己在人海中,普通得像草原里的一棵草。
可我知道,有人一直那么爱我,他们一眼就能看出我和别的草不同。
好成绩并非人人可以做到,而爱可以。
爱对人生影响更大。
如果为了成绩毁掉爱,那是舍本逐末。
最后大概率是又没有成绩又没爱,让孩子彻底没了未来。
你---要改啊。”
之前,和我们一起遛娃的朋友偶尔会说我,你怎么舍不得打孩子的啊?
我当时蛮惊讶的,那么小一点点的孩子。
脸蛋没我手掌大,肉乎乎,软糯糯的好可爱啊,他没有言行能激起我打他的冲动啊。
在我看来,那么小的婴幼儿,刚刚来到人世间,最信任的人就是爸爸妈妈了,还真的没打人的冲动。
后来我想,可能爱打孩子的妈妈,她的冲动线特别低吧。
我的冲动阀值太高了。
所以啊,有时侯,不是说说你不要打孩子啊,就能做到不打的。
而是要了解冲动线在哪个位置,有什么办法可以调高一点。
也许,孩子就可以少挨很多的打,就会多很多的安全感,满足感,幸福感,不容易心灵匮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