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的人,在年纪大了之后就会感叹:
“年轻时太放纵自己了,
如果早些时候懂得多读书,多学点技能,
或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说实话,我也常常如此感慨。
为什么当时就没有这样的觉悟呢?
或许当人生的某一个阶段渐行渐远之后,
我们走过的每一个脚印反而在心里愈发地清晰,
这时候,时间的力量才慢慢显现出来。
1、“J”型曲线
高中生物有一节课是《种群数量的变化》,
其中,”J“型增长的数学模型是:
一个细菌如果每20分钟分裂一次,
在理想条件下只需经过3个小时,
就能增殖达到512个。
课本中举了另一个实例:
1859年,一位英国人来到澳大利亚定居,
他带来了24只野兔。
让他没有想到的是,
一个世纪之后,
这24只野兔的后代竟达到6亿只以上。
可能有人要问:
“这跟上面的话题有什么关系?”
别着急,咱们再来看另一个例子。
2、复利效应
即使不懂投资理财的人,
也多多少少听说过股神巴菲特的名号。
有人做过统计,
从26岁到88岁的63年间,
巴菲特投资的年均收益率约20%。
假设他今天有10000元,
按20%的收益率计算,
明年今天他的资产会增长到12000元。
有人会觉得这个收益率并不突出,
我用百度查了一下,
1.2的63次方等于
九万七千多倍!
实际上,
让巴菲特封神的是复利效应。
或者说,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3、鸿沟的形成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
跟我们在同一条起跑线出发的同学,
有的没等初中毕业就辍学了,
有一天相遇,
他已听不懂你口中的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后来呢?
你浑浑噩噩度过了三年高中,
考进一所普通的本科院校,
你的同窗好友经过三年奋战,
如愿进入985。
你安慰自己说,
“都是本科,没多大差别”。
然而畅销书《精进》中有这样一段话:
“一个成熟的人,他的标准来自他的内心,
而大多数人,却受环境所左右。
一个年轻人,进入一所不那么优秀的高校,
对自己的标准会不由自主地降低以适应这个环境,
减少自身与环境的冲突,
而这种做法对他们的人生也许是致命的。”
于是,你们的差距渐渐拉开。
再后来,你毕业了,
找了一份安稳的工作,
日复一日没有目标地完成着领导下达的任务。
你的985同学呢?
他说:
“这世上大约有很多人没有体会过,
做一份热爱、擅长、出产价值的工作,
然后从中自我实现是怎样的感觉——
所有的快乐,来自学习、积累、进步,
来自打磨一个产品,不断把它变好,
看着它把世界变好。”
此时,那个初中辍学的同学和你一样为生活奔忙着,
但他有不一样的想法:
“读那么多书有什么用”。
这,就是时间的力量。
你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
还是一个得过且过的人,
直接决定你的每一步脚印是深是浅,
时间的力量会将这些微小的差异集聚成巨大的鸿沟。
当你猛然发现时,
它已变得无法跨越。
你说:
“我已经浪费那么多时间了,怎么办?”
我想用一句俗语来回答:
“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