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方圆
毛姆《患难之交》

毛姆《患难之交》

作者: 丨rd | 来源:发表于2018-10-04 23:15 被阅读0次

           说实话,看完之后有点发愣。可能是看的过程间隔了一个晚餐,加上最近脑子有点昏昏沉沉的。小说开头直接总议,貌似是奠定了中心思想。些前一句是在我发愣之后搜索有关的读后感回看获得的,最近脑子确实有点昏昏沉沉,抓不住上下联系。确实如作者所说,人往往集合了令人难以置信的矛盾,这些矛盾通过他的行为表现出来,而这些矛盾常常为自己所意识并且对这种情况感到疑惑。

          我一开始刚到发愣可能也是对这种矛盾的一种莫名的感觉,但是对于把他看做对开头议论的直接呼应,我认为是不充分的,是的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意识到这种矛盾,它是普遍存在的,不应该只是停留在一个普遍性质的刻画上面。如果说开头作为一个引子,引出这种疑惑,读者进入不得解的阅读状态,那么后面整个就是作者的解答,以叙代议。果真如此的话,我现在准备写一点想法,含糊的。

          矛盾似乎将一个人一分为二,这只是表象。人们对一个事物了解得深刻似乎是通过把握共性然后进行归类,但是我认为要更加深刻地了解,在于把握他们的不同,这是更进一步的把握。况且它存在着且没有撕裂这个人,也印证了在两方面的矛盾中有存在着一的统一。统一于仁慈。伦尼伯顿对海德伯顿的印象一应该和作者一致,或者说是海德一贯表现出爱的外在形象。他无依无靠也身无长物,绝望到把大学时代的毫末之技拿来作倚仗,并且对一个人要生存下去的依凭也没有概念,这方面的无知也导致了他对于自己所处的绝境也无所知,还报有一丝丝希望。这一丝丝希望加上玩桥牌感受到的海德伯顿的仁慈使他做出了向其求助的幼稚行径。三十五岁的他似乎还停留在大学时代,我要说的不是现实的残酷,现实从客观上来说是实际的,从主观上来说往往是残酷的,但是在周国平的《落难的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现实在主观和客观上统一。而尼伦伯顿却相反,虽然嘴上说着只能自杀了,其实他并没有这个意识。反观海德伯顿,他是一个人生经验丰富的人,这里的丰富指他可以透过双方的对话看到伦尼伯顿处境的无逆转性。实际的情况是尼伦伯顿已经无法生存下去了,客观的不可逆转的不可生存下去。因此我得出结论,他的死亡,对于自己本身来说是最后的努力,或许挣扎更恰当,也是自杀。而海德伯顿,是仁慈的安乐死执行者。

    额外的说明:1.上述是基于这些矛盾集合于一个人身上,他并无因此产生矛盾的心理,进行接受。那么这里应该有一个统一,作者和海顿伯顿,我把它看作是与自己的对话,因此是坦诚的。2.对于一些求疵者,我认为这不利于处于在一个开阔的视角,从而获得更多。故我也对“患难见知己”这篇小说篇名的译法持保留意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毛姆《患难之交》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hs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