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寒假说长不长,说短不短。26天,我一下破口而出这个数字,我是个对数字不太敏感的人,凡事用大脑机械式记忆我都如“竹蓝打水一场空”。但2018年我学到到两项提升记忆的方法。一是思维导图,它是高效学习的图形笔记法;二是学会作计划。
因于此,放假前匆匆忙忙给孩子作了一个寒假作息计划,可后来执行遇到很多问题,修改了4、5次,一共4周,最后一周末为报到期,所以是26天。作息计划真正定一来可执行是第三周,看着孩子不急不慢的样子,加上第三周是全家出游的日子,我的心情真是无法用愁来形容。
时间是最珍贵的东西今天是最后一周,临近孩子开学,我心中确不少的担忧。因为感冒,奋力从床上爬起来早起打卡。心里想着已经有好几天没上YY早课,充充能量了,今天必须要早起听课。边听边思考着与孩子一周多时间读经的经历与收获,心中有不少疑惑。来不及跟指导老师早安问候,就果断抛出我的问题。孩子快开学了,学业为第一,怎么能兼顾读经学习呢?孩子读经不听音频,就自己随意读,是否可以?孩子刚开始有一点兴趣,怎么样才能长期保持这种兴趣呢?……带着这些问题,不知道是感冒头痛呢?还是担忧过多。
不久,在大课堂听到育儿老师分享主题为假期计划和新学期计划的方法。听到这,我就第一时间跟课堂互动交流,这不正是我需要解决吗?太激动了,拿出本子细细的记录每一条。从而也发现自己寒假和孩子一起定的计划那不计划,层次太低;新学期计划也不是关注学校和在家的时间安排,而是学习方法。
一、假期计划制定围绕以下几点制定:
1、计划需提前1个月筹划制定(这点我就做晚了)
引导孩子几个问题,我理解这是从根本培养孩子站在全局,制定计划。
2、最喜欢的事是什么?回答:**,可以设置前提条件:不能看电视、上网
3、最重要的事是什么?孩子回答后,引导他完成这项事情需要的条件。
举例:孩子想去大连上学,家长引导首先是主课成绩要上来,二是生活能力要学会自理。那在假期就要把它列入计划。
4、读经
5、看书
有一个问题,作业怎么不列入计划呢?在这次和以往假期计划里,我们制定的计划就是主要围绕的作业。老师强调做作业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家长要给孩子引导的计划。我们重要的是给孩子留白的时间,她会自己去安排事情、锻炼她思考的能力。
二、新学期计划有以下几个方向:
1、教育孩子,学习成绩不是最重要的,培养三个习惯才是首要:一是学习习惯;二是生活习惯;三是学习态度。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化之源,读经和学业都是要事,我们要遵循要事第一的原则。每天由家长带头,读经半小时,这也是孩子要做到的目标,孩子开始遵循1、2、3原则。读经的要求:必须跟音频读、有仪式感,不能随意坐姿。因为音频的声音好听,速度适中,避免了自己为了追赶速度无节奏的乱读。头项天,脚点地,这样才能吸引天地灵气。
2、做好孩子开学学习计划:
❤️开学发新书后,先熟悉目录,共有多少单元,目的是知道全书讲些什么?如果是8个单元,利用8周时间,每周通读一单元目标,每天10-25分钟。这样孩子的至少在老师讲课前已对课文有一定了解。
❤️切忌8周读完,就布置大量作业,这样的学习方法只是为了提高孩子上课的专注力,因为对课文有一定了解,老师在讲某一知识点,他会有似曾相似的感觉,那课堂吸收自然会提高。
❤️8周后,孩子可以自己自主学习、做其他的事,学习起来也不再是被老师牵着走。
❤️以上方法可运用于每个学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