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家长和我讨论孩子教育问题,大多数家长和我一样在孩子教育方面一开始是盲目的恐慌的。盲目恐慌的意思是很多家长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够赢在起跑线上,希望孩子在学校的成绩能够名列前茅保持超越状态。
所以年轻的妈妈们早早地在学年前就给孩子报名各种学习班。这种现象使得中国的少年儿童教育培训市场一片繁荣。孩子适当的学习当然是必要的,但我们往往在还没有想清楚的时候,受周围环境影响便做出了选择。
回想当年我们家老大就是这样,一次,先生自朋友家回来,说某某家孩子珠心算能一下子算出多位数相加相减相乘相除的结果,真是太神奇了。看看我们家丫头单位数相加还得掰手指头,我们对孩子是不是太不负责任了。
先生一席话,说得我心里也发慌。想想也对啊,孩子之间差别这么大,以后可怎么办?于是也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就给孩子做出了各种选择,这样的经历我想很多家长都不陌生。
伴随孩子慢慢成长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发现各种教育理念。对于我们这类选择国际教育体系的家长,那么世界顶尖名校招生官们眼中的优等学生是什么样的呢?这些是大家很想关注的话题。
在阅读很多这方面的书籍之后,我发现全球所有的老师实际上都喜欢有着独特兴趣爱好和良好习惯的学生,用一句话概括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那么,善于关注孩子兴趣点并鼓励孩子乐在其中的家长是智慧的。请注意,这一点至关重要,很多孩子考了很多很多的证书,但是,证书并不一定能代表这些就是孩子的兴趣。
那么如何发现孩子的兴趣点并加以引导保护呢?这是非常简单却又超级不简单的事情。非常简单是因为孩子很容易对某方面感兴趣,超级不简单是因为孩子可能一会儿又对这方面的内容不感兴趣了,转而对另一方面感兴趣。
那么作为家长就会很难抉择该给出什么样的建议,是引导孩子坚持一开始的兴趣点,还是随着孩子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引导计划?做这个抉择是需要家长有着一定的定力的,所以一定意义上来说家长的眼界也是天才是否能够萌芽的关键。
兴趣是需要探索的,一个最关键的标志就是,你是否对于所做的事充满热情。在做的时候会不断思考,愿意克服重重困难并不断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我们孩子目前都太忙了,忙于应付各种考试带来的固定的必须要完成的任务。我常常喜欢与孩子们聊天,了解他们的兴趣点。大多数孩子是茫然的,这非常可惜!这其实是我们教育的缺失,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反思的。
教育是什么?教育实际上是人性的培养,人性的培养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己,而所谓的找到自己就是能够发现自己的兴趣点并乐在其中去体验各种与此有关的经历。因为兴趣不是靠设计出来的,而是靠探索出来的。
兴趣是可以培养的,所谓的培养就是要引导孩子善于选择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在“必须做”和“想要做”之间取得平衡。一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记录自己的生活,30天为一个阶段,分析归纳,重新分配“必须做”和“想要做”的时间。
而培养的土壤就是我们的家长、老师们笃定的充满智慧的引导与启发。我们要敢于给孩子一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当孩子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时,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并不断问自己:我对这个真的感兴趣吗?如此,不断经历不断积累,一旦有趣的念头浮现,就应该立刻抓住它并乘胜追击。
兴趣是安排出来的,如果你想卓越,那么合理安排好自己的日程是兴趣能够得以持续的必要条件。每个人的学习方法不同,制定规范的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习惯,保持对所学内容的思考,认真对待细节问题会受益终生。
中国有句俗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高人指路,这些都是至理真言。尊重这些真言把自己放在兴趣的海洋里面冲浪,不断经历的才是自己的。让生命在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中体悟创新丰满,你一定是位有趣味的有幸福感的人。这样的人眼睛是明亮的,神情是喜悦的,哪一位招生官会不喜欢这样有魅力的人呢?
兴趣是奢侈的东西,今天我们有条件谈论这个话题,当感恩我们有一个良好的富足的社会环境。对于平凡的芸芸众生来说,物质基础永远是决定上层建筑的。当我们的生活条件还非常贫乏,还在为衣食住行等基本生存条件而苦恼的时候,谈论对孩子兴趣的开发显然是非常奢侈的话题,良好的社会人文素养是我们的孩子兴趣是否能够开花结果的基层土壤。
所以,在今天这样一个和平富足的年代,鼓励引导孩子找到自己的兴趣,并协助孩子在兴趣中卓越自己,我想这是每一位有着社会使命感的家长以及老师的心声。
以上部分观点得益于一本书:《如何考进世界顶尖名校》,在此推荐给大家阅读,书中作者的一些教育观点和学习方法也许值得借鉴,在此感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