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中的各种栈:进程栈 线程栈 内核栈 中断栈 - 木易博客专栏 - CSDN博客
栈的作用:函数调用和多任务支持。
函数的调用:
我们知道一个函数调用有以下三个基本过程:
- 调用参数的传入
- 局部变量的空间管理
- 函数返回
函数的调用必须是高效的,而数据存放在 CPU通用寄存器 或者 RAM 内存 中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以传递调用参数为例,我们可以选择使用 CPU通用寄存器 来存放参数。但是通用寄存器的数目都是有限的,当出现函数嵌套调用时,子函数再次使用原有的通用寄存器必然会导致冲突。因此如果想用它来传递参数,那在调用子函数前,就必须先 保存原有寄存器的值,然后当子函数退出的时候再 恢复原有寄存器的值 。
函数的调用参数数目一般都相对少,因此通用寄存器是可以满足一定需求的。但是局部变量的数目和占用空间都是比较大的,再依赖有限的通用寄存器未免强人所难,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某些 RAM 内存区域来存储局部变量。但是存储在哪里合适?既不能让函数嵌套调用的时候有冲突,又要注重效率。
这种情况下,栈无疑提供很好的解决办法。一、对于通用寄存器传参的冲突,我们可以再调用子函数前,将通用寄存器临时压入栈中;在子函数调用完毕后,在将已保存的寄存器再弹出恢复回来。二、而局部变量的空间申请,也只需要向下移动下栈顶指针;将栈顶指针向回移动,即可就可完成局部变量的空间释放;三、对于函数的返回,也只需要在调用子函数前,将返回地址压入栈中,待子函数调用结束后,将函数返回地址弹出给 PC 指针,即完成了函数调用的返回;
于是上述函数调用的三个基本过程,就演变记录一个栈指针的过程。每次函数调用的时候,都配套一个栈指针。即使循环嵌套调用函数,只要对应函数栈指针是不同的,也不会出现冲突。
多任务支持:
一个任务可以利用以下信息来表征:
1. 任务函数体代码
2. 任务函数栈指针
3. 当前 CPU 寄存器信息
在多任务模式下,当调度程序认为有必要进行任务切换的话,只需保存任务的信息(即上面说的三个内容)。恢复另一个任务的状态,然后跳转到上次运行的位置,就可以恢复运行了。
可见每个任务都有自己的栈空间,正是有了独立的栈空间,为了代码重用,不同的任务甚至可以混用任务的函数体本身,例如可以一个main函数有两个任务实例。至此之后的操作系统的框架也形成了,譬如任务在调用 sleep() 等待的时候,可以主动让出 CPU 给别的任务使用,或者分时操作系统任务在时间片用完是也会被迫的让出 CPU。不论是哪种方法,只要想办法切换任务的上下文空间,切换栈即可。

1. 进程的堆栈
内核在创建进程的时候,在创建task_struct的同时,会为进程创建相应的堆栈。每个进程会有两个栈,一个用户栈,存在于用户空间,一个内核栈,存 在于内核空间。当进程在用户空间运行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里面的内容是用户堆栈地址,使用用户栈;当进程在内核空间时,cpu堆栈指针寄存器里面的内 容是内核栈空间地址,使用内核栈。
2.进程用户栈和内核栈的切换
当进程因为中断或者系统调用而陷入内核态之行时,进程所使用的堆栈也要从用户栈转到内核栈。
进程陷入内核态后,先把用户态堆栈的地址保存在内核栈之中,然后设置堆栈指针寄存器的内容为内核栈的地址,这样就完成了用户栈向内核栈的转换;当进程从内核态恢复到用户态之行时,在内核态之行的最后将保存在内核栈里面的用户栈的地址恢复到堆栈指针寄存器即可。这样就实现了内核栈和用户栈的互转。
那么,我们知道从内核转到用户态时用户栈的地址是在陷入内核的时候保存在内核栈里面的,但是在陷入内核的时候,我们是如何知道内核栈的地址的呢?
关键在进程从用户态转到内核态的时候,进程的内核栈总是空的。这是因为,当进程在用户态运行时,使用的是用户栈,当进程陷入到内核态时,内 核栈保存进程在内核态运行的相关信心,但是一旦进程返回到用户态后,内核栈中保存的信息无效,会全部恢复,因此每次进程从用户态陷入内核的时候得到的内核 栈都是空的(为什么?)。所以在进程陷入内核的时候,直接把内核栈的栈顶地址给堆栈指针寄存器就可以了。
3.内核栈的实现
内核栈在kernel-2.4和kernel-2.6里面的实现方式是不一样的。
在kernel-2.4内核里面,内核栈的实现是:
Union task_union {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Unsigned long stack[INIT_STACK_SIZE/sizeof(long)];
};
其中,INIT_STACK_SIZE的大小只能是8K。
内核为每个进程分配task_struct结构体的时候,实际上分配两个连续的物理页面,底部用作task_struct结构体,结构上面的用作堆栈。使用current()宏能够访问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描述符。
注意:这个时候task_struct结构是在内核栈里面的,内核栈的实际能用大小大概有7K。
内核栈在kernel-2.6里面的实现是(kernel-2.6.32):
Union thread_union {
Struct thread_info thread_info;
Unsigned long stack[THREAD_SIZE/sizeof(long)];
};
其中THREAD_SIZE的大小可以是4K,也可以是8K,thread_info占52bytes。
当内核栈为8K时,Thread_info在这块内存的起始地址,内核栈从堆栈末端向下增长。所以此时,kernel-2.6中的current宏是需要 更改的。要通过thread_info结构体中的task_struct域来获得于thread_info相关联的task。更详细的参考相应的 current宏的实现。
struct thread_info {
struct task_struct *task;
struct exec_domain *exec_domain;
__u32 flags;
__u32 status;
__u32 cpu;
… ..
};
注意:此时的task_struct结构体已经不在内核栈空间里面了。
>进程栈的大小是在进程执行的时刻才能指定的,即不是在编译的时候决定的,也不是在链接的时候决定的。
>进程栈的大小是随机确定的至少比线程栈要打,但是不到线程栈大小的2倍
>线程栈大小是固定的,也就是ulimit -a 显示的值。
>线程栈的空间开辟在所属进程的堆区,线程与其所属的进程共享进程的用户空间,所以线程栈之间可以互访
>线程栈的起始地址和大小存放在pthread_attr_t 中,栈的大小不是用来判断是否越界,而是用来初始化避免栈溢出的缓冲区的大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