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云:“吾闻汝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法,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法还不净。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浅析】
1、生死事大,六祖又一次开示了生死,佛一大事因缘。
1)秀大师讲戒定慧“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今天寺庙里这八个字正是秀师所道。
2)不是把戒定慧简单归结为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而是从反面说,什么不是三昧。
3)戒,比丘戒,一百多种。直接说诸恶莫做。慧,行善,不是聪明技巧。大智慧就是大悲悯。行善正是因为有悲悯心。定,自净其意,同老子的自徐清。
2、六祖直言无法可讲,只是因人因时因地随方解缚。为什么说秀言不究竟,不可思议?
1)这八字写在寺庙墙上,人人都看到,世人不是照样做恶、不行善吗?
2)还是心外之理。心坏(ha)了,说什么都没用。此话没错,可没有直击灵魂。
3)善与恶标准是什么?区别是什么?根源在哪里?不知道这些,说了等于没说。
4)今天中国人都知道孝,可照样与父母对薄公堂?妈妈不让孩子玩手机,一分钟连踹母亲八脚?难道他不知道孝之理吗?可为什么做不到?
3、就如同朱王之争,一个说性即理,一个说心即理。
《中庸》言“天命之谓性”这个性,有人性、有狗性、有猫性,皆其天命所定,狗性、猫性,包括人性皆不变,可认识。
1)朱子认为性即理(认识),天理在人性中,把它拿出来,然后去认识。
2)陆王心学不同意,认为性即理前面必加上心即性,所以后面便是心即理。
3)如老子言“绝圣弃智、绝巧弃利、绝仁弃义”同禅宗的截断中流。
4)不是吗?今天社会的乱象,不就是太多人说一套做一套,表面道貌岸然,背后男盗女娼。
5)有人讲,明清两代选择程朱理学让自己灭亡,明治维新选择阳明心学让自己成功,有道理。
4、心即佛,心即理,离开真心谈什么都是装都是伪!离开人心不要谈人性。善恶的标准在你心里,是因人而异,因时代、因环境而变化。而且还会一直变化下去。把心拿掉学什么都是知识,不可能打动你,更不可能知行统一。
5、所以六祖说神秀的说法是接引大乘之人,即修养高,品德高尚之人,同朱子把人都想成圣人一样。就是人人首先都必须是行为符合善。而六祖,阳明心学接引上乘之人,直击本性。
6、否则离开心之本体说法,相之说。人人相不一,要说千百亿法也不可穷尽其相。自性、自本心,佛性无非自性戒,无痴自性慧,无乱自性定。三昧一体,做事者与所做之事融为一体。如此,如苏州园林,虽自人工,宛若天成。不光是艺术,做什么都该这样。
7、顺着这个思路析六祖讲的戒定慧与神秀师有何不同。
1)心地之非就是我执,无非类似孔子的“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时的戒律不是规矩,其实是对我的保护。
2)心地无痴就是去贪嗔痴。可以说是法执或物执。彻底空掉,空空。
3)心地无乱,一样,干净或肮脏,还是人为的标准不一。哪有绝对干净的标准?!干净总有更干净,比如洁癖。所以你自己的自性去判定即是己定。
4)六祖说法不离具体的人,人人皆知自己的戒、定、慧,人人不一,人人自修。
8、志诚偈:我们色身皆是幻身,假的心,小我,是意识在做崇。回到真如才不倒,一切都可以灭,佛性、良知、道永不倒。心体不倒,那叫真如。如此,再不用立佛菩萨牌坊,一切自性清净自见。
9、所以到此可以说了生死了!谁将生死与汝?本没生何谈死!什么时候不贪生怕死,便已涅槃。贪的生其实也是梦幻,幻相而已。怕的死更不是死寂,只是那个感觉而已。
10、真悟道才可以谈相而不著相,此相可立可不立,因人因时因地而异。所以佛教知识滚瓜烂熟不是见性。佛法不在口上。“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1、只有学以致用,脱离概念,破文字执,才算真学真修。所以六祖言“不立义”生动活泼,不立名相,遇事见招拆招。观照,超越概念,如同一个老中医,经方几十年内化于心,自然遇上什么病用什么方,烂熟于心。
12、但是不要因此又走入另一个误区,学始皇焚书坑儒,彻底烧掉所有经典,也是不对的,那是过河拆桥。到彼岸、登城楼,舟、梯子皆可舍,但初学者,为往圣继绝学还是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