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自由人 的 阅读笔记读书
爱的期望,不应是一场无声的告白

爱的期望,不应是一场无声的告白

作者: Elle2More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17:20 被阅读0次

    总觉得自己赶潮流会慢上好几拍,比如美剧强势来袭时最火爆的《越狱》,我到现在依然没有看过,

    比如这本2014年风靡欧美榜单的小说,一直到2016年末才被我翻开。

    《无声告白》的故事很简单,是关于一个女孩莉迪亚的死亡,和她背后家庭的故事,结构精妙,描述有力。

    看完这本书,或许多多少少会让人想到自己。她的身上既有爸爸的特质,也有妈妈的特质,她是父母最爱的孩子,但同时父母也对她寄予厚望,将自身无法实现或者无力做到的事情强加在她的身上。父亲是典型美国社区里“不一样”的一个亚裔,所以希望她能够融入人群,受到大家欢迎;母亲年轻时渴望找寻“不同”,想要以医生为职业却成为家庭主妇,希望她能够实现自己未完成的梦。

    这样的家庭故事并不陌生,曾经和现在无数人都在重复这样的事情,自己的梦想和心愿,强加在伴侣身上(《欢乐颂》里的樊小妹也算吧?),继而强加在子女身上,而莉迪亚则选择了假装一切都好,假装有许多知己好友相约出游,假装热爱医学,但生活如同酷刑一般,让她渴望能够挣脱家庭的枷锁,却最终沉溺其中。

    其实不止莉迪亚,故事里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诅咒”,都有自己的想得而不可得,自己的挣扎和妥协。

    合起书页,回想如果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眼中的莉迪亚会是什么样呢?乖巧懂事还是少言内敛?

    在爸爸面前表现出积极参加社交活动,在妈妈面前认真学习积极备考,在兄长面前克制自己的不舍和不安。

    突然就想到了网上的一句话:你那么成熟懂事,一定没什么人疼你吧?

    在她的潜意识里坚信,只有不停付出,自己的需求降到最小,忙成一个陀螺,才算对得起身边的人,才能过得了自己的心。

    这样的性格,其实也是我自己的一个弱点。

    所以在看完莉迪亚的故事之后不久,我打开了另一本书,《可爱的诅咒》。

    坦白说,大多数正常人其实或多或少也有这样的倾向,希望自己被人看作“可爱的人”,能够让自己受欢迎,如果这样的心理能够控制在较好的程度,做到平衡自己和他人的期待,那便无伤大雅。

    但总有那么一些人,像是生来就被邪恶女巫下了诅咒一般, 就算是陌生人有所请求,也能够做到有求必应,但却总是因此忽略自己的需要甚至是身心状况。

    那些从小形成的“死板的个人准则”,告诉他们“拒绝他人的邀请是不礼貌的行为”,“当别人拜访时,应该调整自己的既有计划以适应新的安排”,“自己的事情不重要,遇事不要小题大做”,“不听话的人不会受欢迎”,通过一次次的价值条件强调,变成了可怕的枷锁。当莉迪亚这样的孩子在脆弱的家庭环境中承担起了维持家庭和睦的重担时,她自己也在不断强化这样的规则,直至变成了不可违背的信条。

    久而久之,这样的习惯就变成了“可爱的诅咒”,让太多事情的优先级高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努力去满足所有人的期待,最后却让自己崩溃。这说的就是莉迪亚,也是每一个坚持友善待人,并以此作为最高行为准则的人。

    太过善良的人总是会把别人的需求置于自己的需求之前,以及并不觉得自己有权说“不”。这时,可爱行为反倒成了诅咒-----既然你自己都心甘情愿被别人使唤,别人也就把使唤你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在旁人看来,你的可爱,只有多此一举,没有理所当然。但是,你却把可爱当成了生存技能,忘掉了它只是你的生活方式,所以也就忽略掉了你完全可以跟这种憋屈的可爱模式说再见。

    当然,每个人都不应该表现得自私、冷漠,只考虑满足自己而无视他人;我们当然应该友善、热情、考虑他人的感受,但我们都应该避免心甘情愿地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笼中,让自己完全淹没在别人的期望里,而且成为完全不知道该如何以其他方式生活,却不想改变,或者说无力改变的人。

    毕竟,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爱的期望,不应是一场无声的告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rg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