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上收到一条邀请,老乡有什么含义?关于老乡有什么刻骨铭心的记忆?
一下子想起崔颢的诗:
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崔颢 (唐)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是以女子的口吻写的这首诗。不管什么原因吧,这名女子漂泊在外,远离了家乡,只是要擦肩而过的船头,她就忍不住要停船问一问,也许对方船上的人,说不定就是老乡呢。对于她来说,这样的停船借问肯定不是第一次,也许说不清有多少次了,这样稍显疯狂的举动,暗示了这名女子对家乡的思念已经超越了正常的感情,不可遏制,也许她常常想起年迈体弱的父母,可曾安好,自己的兄弟姐妹是否无恙,窗外的那株腊梅,可是又开了几支?
古来诗歌的主题,不是爱情就是乡愁。去国怀乡,江湖飘萍,免不了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念家乡和亲人。因为那里有你更多的记忆,你最初对于人世的印象,你最初感受到的亲情友爱,这些,伴随你成长的岁月里,已经深深的刻在了你的心中。
往往人在失意的时候,更容易引发乡愁。
花月正春风的公子哥,是不会想起家乡的。只有受了磨难,遭人冷眼,事事不顺,心灰意冷的当儿,才会想起温暖的家乡,乡关万里,这样的乡愁只不过是聊以慰怀,饮鸩止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如此,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在异国他乡,那么渴望碰见自己的同乡了。因为你们有着共同的家乡印痕,共同的话题,甚至生活习惯、饮食起居都若干仿佛,或许还能听到家乡亲人的消息。
西晋张翰因思家乡鲈鱼,马上官回家去了。崔颢诗中的船女显然因为种种原因不能回乡,所以才有那么强烈的思念,才会不顾一切的寻觅老乡,无非能说上几句家乡话而已。
关于老乡的记忆,虽然谈不上刻骨铭心,我倒是有一段奇遇一般的经历。
毕业参见工作后,因为老国企效益不太好,我独自去了北京,应聘完之后,培训三天,三天之后我就带着一摞子资料独自去了重庆。
那是第一次一个人出门在外,身负任务,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里逡巡,我跑了很多工地,推销我们的设备,以前就在办公室上班,从未搞过销售,与陌生人说话都有点发憷。那也必须硬着头皮去上门拜访,送资料,讲解产品优势。
这样的过了一周,重庆比较大的工地也跑了不少家了,一点也没有效果,独自住在沙坪坝的一家小旅馆,下面有家小饭店,晚上我经常自己要一份炒腊肉,要一瓶啤酒,自斟自饮,米饭不要钱,自己随便盛。喝着啤酒,耳边都是听不懂的四川话,忽然就想家了。这么大的一个城市,自己竟然没有一个认识的人,想想就觉得孤单。决定再跑一家工地之后,就打道回府,返回北京。
第二天我去南坪,工地跑完,送了资料,中午一个人随便吃了点饭,在路边看见有人下棋,我买了一瓶水,就过去看下棋。
观棋不语真君子。旁边都是陌生人,更加不用说话了,看个热闹而已。下完了一局,第二局开始不久,忽然有个人挤在我旁边也看棋,我没有抬眼,但是感觉到了一种很不一样的气息,就忍不住看了一眼,我就惊呆了,这人姓郝,跟我在老厂是一个科室,比我早辞职了一年。我压住心头的激动,不动声色的问了他一句,“你是不是叫郝某某?”他“啊”一声叫了起来,问我,“你怎么在这?你是来这里找我吗?怎么回事?”
然后棋也不看了,我俩去一边说话,一一回答对方的问题。他们在这边一个汽车玻璃厂常驻,在一起的好几个都是老家的人。晚上我就跟他一起过去,包饺子吃,喝啤酒,都是同乡,乡音在外地才能感觉到这么亲切。
在他们挽留下,我又待了两天,才回北京。
有道是: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不离家不知道乡愁,没有乡愁就不会有他乡遇故知的惊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