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中午吃完饭,微信群苏老师发了一篇文章,我看后回复“评判太多”,就“评判”问题,苏老师和我展开了讨论,不得不说,和苏老师聊天,都是干货有没有。
苏:人们从小到大接受的教育其实都是评判,评判是一切认知的基础
我:评判很容易受思维限制
苏:教练为什么希望人们减少评判?其实它不是针对评判这个客观事物的,而是希望减少评判带来的负面的影响。评判一般都是基于自己的认知(价值观系统那些),都有局限性,所以很快产生评判之后,就容易封闭,不再开放,进而狭隘了,产生冲突。。。。
我:所以,我现在看文章,只要看到评判,就会不由自主认为作者是局限性思维
苏:但是,大家感受过评判带来的好处吗? 评判能够给人带来充沛的力量(动力),比如日本人制造南京大屠杀的时候,为什么虐杀而自己不痛苦? 因为他们被教育的时候被灌输了一种评判---中国人是低等的猪。同样,消灭日本鬼子,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产生强烈、立场鲜明的评判,这其实是一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会带来强烈的力量,对个人也是,对组织就是凝聚力
我:当你接收到你不认可的评判时,你怎么做
苏:李中莹的那本书《重塑心灵》里有一点答案:在某一页的备注里面,写的,“nlp只解决当下的事,我们不谈及信仰”。还有一点:nlp教练追求的是,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嗯,三赢原则
苏:所以,这个,只是最终结果,最终目标,类似于我们中学时接受的教育---共产主义。但是在通往这个的过程中,又是什么样子呢?虽然人性都希望减少和避免冲突,但是事实上这个世界的规律不是依据人性的期望进行的
苏:回到教练,它其实是非常小的一个东西,但是往往我们在培训和学习的过程中,没有清晰厘定它的价值和局限性,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个局限性,甚至让它被误解,最后反而成为一种麻醉剂
我:分析很客观
苏:譬如:刚才的减少评判,这是教练们嘴里常有的一句话。这个的正面价值在于避免限制性信念导致的误解。很多人(往往平时学习较少,接触知识点太少,这是不是又是评判了,哈哈),突然听到这句话就感到很兴奋,认为很有道理。于是就开始以此自省,这都很好,但是渐渐地,就发现问题了。什么问题呢? 我TMD自省,对面那人不自省,我不评判他,但是他老评判我,不是一路人啊!简直是恶人欺负我老实人。如果沟通发生障碍,就会感到郁闷,退回到教练圈里找寻温暖。(这就是能量消耗和注入原理)
我:我个人理解:当我(教练)自己不评判,而对面评判时,已经对我(教练)不起任何作用,因为我有一个能力,从对面的评判中剥离事实。所以,尽管对方评判,已经对我不能造成干扰
苏:如果你真的能做到这么坚定,我认为,是很棒的,如果,放在一些具体环境里:对方的评判降低了你的工资,影响了你对家人的责任,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干扰会令人心烦
我:我在现实确实发生这样的事情,当对方不停地评判时,我竟然发现自己无动于衷,而且觉察出对方的情绪和事实。至于你说的个人相关的,可能当时会有情绪,但事后应该会分析,这是你传递给我的思想
苏:这里面的确是因人而已,因性格而已,所以我有时候也提醒自己,不要太主观
苏:人是复杂的,思维是宽阔的,所以好奇地看着各种各样的事儿吧
我:说得太对了,我现在就是这种感受
苏: 评判也可以给人带来憎恶,憎恶可能也是一种动力,评判也可以给人带来顿悟,顿悟也是一种动力。没有碰撞,就没痛苦,也就没教练了
我:现实中正向的评判能给我带来顿悟,但在文章中,我很排斥一切评判。关键我发现我对评判很敏感,感觉和写觉察日记有关
苏:老实说,我个人喜欢看到评判字样的文章,往往这种标题党都特吸引人(商业社会最需要),评判会让很多事变得很鲜明,特别有色彩,有味道。真正的个体,有时候还不如单纯一点,不要老想成佛,包容一切,很扯的,倒不如有一个善心,然后做纯粹的自己。我有时候检验教练的成色,就是故意去刺激一下对方,然后我发现三种评判,一种是沉默,一种是攻击,一种是好奇。你觉得哪种最多,哪种最少?
苏:也许不能叫评判,三种反应,当然这三种反应中,肯定都遵循了:感受--解读--评判--反馈这个顺序
苏:虽然这个观点不一定对,供大家参考:这个世界实际上是在力量强弱的碰撞之间不断发展前进的,类似一点丛林法则,所以只有快速激发出最强的力量的时候才能生存下去(当然之后如果有反思反省就最好了,帮助后期的成长),因此怎么让自己激发出最强的力量,就是需要基于价值观去评判,爱憎分明。教练让人们减少评判,这个如果理解的太表面意思,不知道是否会造成一部分人在反省之余,反而造成不自信,激发不出那种力量。丰盛日记就是为了解决不自信、能量不足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总是有点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感觉。
苏:所以,世界是需要有对错和黑白分明的,但是每个人又不能总是认为自己就是对的和白的。这个矛盾就是大的信仰和小的个人信念之间的关联。教练处在哪儿?教练只能解决信念这个层面的事,就是前面李中莹在书里说的,解决当下的事。可是在环境里,分不了那么清楚,当下的事总是受到环境影响,而环境里黑白不分明、对错不分明的情况当下比较多,所以。。。这是教练所不能解决的,但是必须厘清。
我:虽然教练处在信念阶段,但人的行为价值观均来自于信念,信念解决了,就不容易被环境干扰
苏:说一个通俗的,教练思维如果不厘清它的局限性,并盛行,会造就很多思维上的奴隶,一切都向内看,逃避斗争的软弱的人。而客观上这有利于老板了,但是并不利于整体平衡的发展。因为如果老板不能具备教练思维,最后,一方是强硬蛮横的力量,一方是不断要求自己自省改进(同时从别的地方对自己进行丰盛嘉许)的扭曲的弱者,最后还是要崩溃的。
我:我觉得有个问题,我们是不是进入误区,教练向内看,包括哪些内容?是站在自己角度狭隘的仅仅向内看,还是站得更高,用广义的视角客观态度向内看
苏:黑和白是对立统一的,也在斗争中共存,而教练基本上是逃避斗争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可以是结果,但是过程中很难,这点很少有人厘清),这是它是一个很小的东西的原因。其实斗争也是一种选择,基于强烈责任的价值观下的选择,不可替代。
我:你好我好大家好,一定是逃避吗?
结语:今天的评判话题随着下午要上班而结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