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第1期学习有感
工作室为助推老师专业成长,推出名师访谈活动—《师说》,邀请到的第一位名师是著名特级教师、首都基础教育名家、苏派名师、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华应龙副校长。既是师说,以下都以华老师相称。华老师在本次活动中,与我们交流关于感恩的话题。
其一:热心的他人,要感恩!
什么样的人,要感恩呢?
华老师结合自己从农村小学到首都名校,从普通教师到特级教师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对于生命中热心的他人,我们应心怀感恩。
比如,学生时代,给予我们引领的老师;比如,工作以后,给予我们帮助的同事,给予我们肯定的领导……这些都是我们生命中的热心他人,我们都应该报以感恩。
其二:偏心的裁判,要感恩!
另,还有一种人,我们都会遇到,但多会下意识回避而鲜少主动谈及。那就是给我们的努力做出不公正评价的“偏心裁判”。这类人以牺牲自己的人格换来我们的成长(华老师语),所以,从对成长有所促动的发展的角度来看,也应选择以感恩的心情与自己和解,对他人释怀。
感恩热心的他人,属人之常情,可顺其自然,但是,感恩偏心的裁判,系对自己的挑战,需要反复提醒,不断修炼。反过来,也正因为后者更难,如能放下,则对个人格局的打开与提升也会更有促动。
经历,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华老师毫不吝啬于自己的遭遇,以师者的赤诚引领我们需珍惜当下,更新自我,再上层楼。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一个人在赛场上全力拼搏,又不止一次遇到偏心裁判,有理由心生不满和愤懑。而作为旁观者,我们也已做好包容其不满的思想准备。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样的自然而然。
而,成长,恰恰是要不断审视,甚至是怀疑这样的“自然而然”,并试图绕到另外一个角度,有时就是与其相反的那一面再去看一看、想一想,还有没有其他结论。
当能从“错误”中看到和发现趋向“正确”的契机时,化错便发生了,成长也实现了,紧随其后,感恩的情绪也就悄然而至啦!
所以,因为感恩,主动化错。再因为化错,又体验到感恩。
华老师谈的是关于感恩的话题,实则与其一直以来潜心其中、矢志研究的化错教育高度相关,且时时可以指向。
这是不是也正是一种感恩?一种对学科的感恩?一种对教育的感恩?一种对学生、对家长、对同事等教育视界中人的感恩?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而幸福的家庭则都极其相似。有人做过对比研究,总结出卓越教师的特质,其中,有感恩、有激情,等等。这些都能透过华老师的经历、华老师的课堂以及华老师的文章,在华老师身上全部看到。
所以,就像华老师所说,感恩的人是幸福的,感恩的人是阳光的,感恩的人是知足的……
幸福、阳光、知足……正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的原因。
生活如此美好,师说如此美好,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期与名师的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