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死迷踪】(二十三)

【生死迷踪】(二十三)

作者: 覚明 | 来源:发表于2020-08-30 20:14 被阅读0次
西藏礼佛集景

礼佛的旅途是神圣的、礼佛的旅途是充实的、礼佛的点化是巨大的。

筆者常常感叹!每每打开佛经,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女皇武则天所写的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作为曾经一代统领神洲亿万生灵的女皇,为什么对佛法有如此高的评价?其死后葬于乾陵所立石碑为何无字谓之“无字碑”?!

武则天所书《开经偈》

为什么同样生而为人,有的信佛信道信神明?有的什么都不信甚或怀疑抵触攻击谩骂?同样是探索生命奥秘之途,为什么有伪有真有虚有假,其差异为何如此天壤之别?这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关乎生死存亡问题,其背后终极生命力是什么?如此多有关生死的问题,一直萦绕筆者心头,隐匿难明挥之不去……

西藏礼佛路上,黄总和蒋大哥这两位密宗的弟子,有着绝好的法缘人脉。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事先安排好的接待人员接待;每顶礼一处寺庙,大都有上师或活佛私下接见并灌顶加持。让随行的筆者,尽管知晓佛说一切皆缘,内心仍感恩不已。

经过近十天的旅程,汽车不知行驶过了多少山川河流,跨越了多少高山峡谷,顶礼了N多寺庙三宝。一行人终于来了朝思梦想的拉萨,住进了西藏军区招待所。

记得到达时已经傍晩,整个拉萨已然灯火辉煌。筆者坐在车上,第一次近距离观看那座落在世界屋脊红山上,宏伟神秘色彩斑斓且宏伟壮观的布达拉宫时,阵阵恍忽迷离随之袭来,仿佛有些熟悉却又些许陌生,至于是什么感觉说不清道不明。

夜幕下的布达拉宫

休息了一个晚上,确切讲是在招待所寝室沙发上傻座了一晚上。这是筆者自二次婚变后,给自己立下的一个规矩:那就是用毕生的精力参禅悟道,打坐时尽量做到能够不躺就不躺,久久行之几乎成了习惯。因此这一路上除了获得修炼“绿度母心咒”的殊胜法缘外,绝大多数晚上都是在默念咒语中傻坐至天明。

拉萨凌晨的空气,清新中略带湿润。收功下地伸了伸懒腰,舒展了一下因坐久而有些屈伸不利的双腿,轻轻地打开门至院子里练了一套《丹功八法》动功和自发灵动,浑身上下充满了正能量。

此时天已大亮,金色的阳光毫无阻栏地最大限度地幅射至各个地方,晨曦中的雾蔼更是让人感觉温馨快乐。

一起吃早餐时,黄总告诉我们说:

“今天顶礼的寺院是大昭寺”。

“大昭寺,太好了!”

筆者如是赞叹!并充满了欢喜与期待。忙不迭地找来有关介绍“大昭寺”的资料阅读。

【大昭寺】

【大昭寺】始建于七世纪吐蕃王朝的鼎盛时期,建造的目的据传说是为了供奉一尊明久多吉佛像,即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该佛像据传是当时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的尼泊尔尺尊公主从家乡带去的。据说当地原为一座湖泊,但在松赞干布的努力之下,将它填平建为寺院。

之后寺院经历代扩建,目前占地25100余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昭寺内供奉的是文成公主带去的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而八岁等身像于八世纪被转供奉在小昭寺。在大昭寺的泥制大佛之中,安放了尺尊公主带至西藏的木制释迦牟尼佛像,相传松赞干布化身为光芒,进入佛像之中。

大昭寺建造时曾以山羊驮土,因而最初的佛殿曾被命名为“羊土神变寺”。1409年,格鲁教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为歌颂释迦牟尼的功德,召集藏传佛教各派僧众,在寺院举行了传昭大法会,后寺院改名为大昭寺。也有观点认为早在9世纪时已改称大昭寺。清朝时,大昭寺曾被称为“伊克昭庙”。

【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现存最古老的土木结构建筑,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布局规式。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

大昭寺又名羊土神变寺

西藏的寺院多数归属于某一藏传佛教教派,而大昭寺则是各教派共尊的神圣寺院。西藏政教合一之后,“噶厦”的政府机构也设在大昭寺内。活佛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历来在大昭寺进行,1995年,十世班禅灵童转世的金瓶掣签仪式也是在这里举行的。

藏族人民有“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之说,大昭寺在拉萨市具有中心地位,不仅是地理位置上的,也是社会生活层面的。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大昭寺的布局方位与汉族寺院不同,其主殿是坐东面西的。主殿高四层,两侧列有配殿,布局结构上再现了佛教中曼陀罗(曼荼罗)坛城的宇宙理想模式(参见大昭寺电子门票)。寺院内的佛殿主要有释迦牟尼殿、宗喀巴大师殿、松赞干布殿、班旦拉姆殿(格鲁派的护法神)、神羊热姆杰姆殿、藏王殿等等。寺内各种木雕、壁画精美绝伦,空气中弥漫着酥油香气,藏民们神情虔诚地参拜转经。

大昭寺内保存有大量珍贵文物,为藏学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此外,在大昭寺门前广场上树立的唐蕃会盟碑见证了汉藏人民的深厚友情,劝人恤出痘碑(为清朝乾隆年间驻藏大臣和琳在西藏救治天花患者及改变葬俗而立)则见证了清朝对西藏的关怀。劝人恤出痘碑旁边的公主柳相传为文成公主手植。

上午九时许,一行人来到大昭寺。在寺里一位年轻的喇嘛引导下,又是作为特殊朝圣者进去顶礼供养。

开始黄总、蒋大哥及同行几人都在一起,沿着寺内一层由左至右依次顶礼。当行至大殿左侧一尊千手千眼观音菩萨像前时,筆者的脚步象生了钉似的挪不动窝,双手抓住围着的铁栏栅,目不斜视地盯着大慈大悲的观音菩萨,一下子进入了失神状态。等到回过神来,再看黄总他们已不知被年轻的喇嘛引领到了何处。

大昭寺的千手千眼观音

寺院里满满的都是虔诚的朝圣者,筆者随着朝圣人流又转到了佛祖释迦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处,站在离等身象二米左右铁栅栏前面观詹顶礼,内心涌动着幸福与激动无法形容,也为不能亲自上前躬行顶礼略有遗憾。恰好这时一位上了年纪的喇嘛(从气质上看不是上师就是活佛),领着约五六位有一定身份的居士来到筆者近前,居士手里都捧着或白色或金黄色、蓝色还有八吉祥图案的哈达。只见喇嘛打开铁门上的锁,手往后一扬招呼着他们进去顶礼供养。筆者此刻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勇气,仿佛有人从后背推了一把似的,紧跟着后面的人就进去了。上师喇嘛瞅了我一眼,非但没有将我这陌生的朝圣者赶出去,还招呼随其前行顶礼。

就这样筆者第一次进大昭寺朝圣,居然能够亲临佛祖十二岁等身像前顶礼贴金供养,委实不可思议。进去这一行人在佛祖面前跪拜顶礼后,从佛像左边至后面转到右侧时,那位活佛给几位摸顶并将哈达放在每人的脖子上,然后依次出来。筆者在受摸顶赐福(藏密叫灌顶加持)时,一种类似醍醐灌顶的感觉传遍全身~。待到几人顶礼完毕出来,喇嘛复又将铁门锁上,引得那围在铁栅栏外边的朝圣者们充满了羡慕。

大昭寺佛祖12岁等身像

主要顶礼的地方基本礼毕,筆者决定去寻找黄总他们。这时候分开已近一小时,黄总、蒋大哥他们已然不知去了何处?此时此刻只能凭着灵性感应寻找了,不一会儿上得大召寺二层右侧一间挂着黑布帘子门前,感觉好象有他们在里面的气息。于是掀开厚厚黑布帘子想探究竟,不料帘子拉开不到一半,就与两位正要出来的喇嘛撞了个满怀。

定睛一瞧,两位喇嘛后面跟着的正是黄总一行。

蒋大哥有些吃惊地:

“你是怎么找到我们的?”

筆者笑答:

“凭感觉。”

两位喇嘛也吃惊非小,有些被撞得稀里糊涂的样子,又听到筆者与蒋大哥的对话,一下子就将筆者拉了进去,原来这里是“五世达赖喇嘛”的寝宫。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1682)

五世达赖喇嘛·阿旺罗桑嘉措(1617年—1682年):是我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即黄教)高僧,西藏历史上的重大人物。于藏历第十绕迥之火蛇年(公元1617年)7月出生在山南附近的雅陇琼结钦瓦达则宫。早年受噶玛噶举派和藏巴汗政权压迫。1634年在摄政者索南群培主持下他和师傅四世班禅合作,三人(摄政者为主)请固始汗入藏护法,从此确立了格鲁派在西藏的数百年政治地位。五世达赖与摄政者索南群培家族的复杂关系是西藏一个时期的大事。1652年,36岁的五世达赖受清顺治皇帝的四次邀请,来北京弘法。到北京时,清帝与后妃太子并诸亲王请受灌顶,赐以金册金印,封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掌领天下释教菩提瓦赤拉拉旦达赖喇嘛”。返回拉萨以后,以内地带来之金银,在前后藏各地新建了十三座黄教寺院,称为黄教十三“林”,同时,又给全藏所有黄教寺庙规定了一些制度。于1682年2月25日在布达拉宫圆寂,享寿66岁。

这时黄总他们已经顶礼完毕正准备出去,于是将筆者引荐给这两位喇嘛,一位是活佛、一位是拿着钥匙的总管,黄总他们则在外面等待。

筆者进去第一眼就看见五世达赖喇嘛的象和圣坛。另外是二十一度母像,还有不可言说的珍宝。寝宫约三百平米左右,不算很大,一会儿功夫就顶礼完了。筆者斗胆地向活佛提出在五世达赖喇嘛圣坛前打坐的请求,活佛爽快的答应了。

如此殊胜的机缘怎会错过?于是双腿一盘便进入甚深禅定之中,活佛走上前来将右手放置筆者头顶加持,恍兮惚兮的奇妙感应与加持当永恒地存在筆者心中。

寝宫静坐

这一坐下来,从入定至出定竟过去近一小时,筆者感觉仅只是打了个盹。

这一难以理解的现象,让蒋大哥他们一直引以为奇事奇缘。其实说奇也奇、说不奇也不奇,一切都是冥冥中的道与缘的安排,只是在特定时间特殊的环境和特别条件下显现出来罢了。

相关文章

  • 【生死迷踪】(二十三)

    礼佛的旅途是神圣的、礼佛的旅途是充实的、礼佛的点化是巨大的。 筆者常常感叹!每每打开佛经,映入眼帘的便是中国历史上...

  • 【生死迷踪】(三十)

    今天是2020年10月10日,109年前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推翻满清政府的日子,也是华夏祖国宝岛台湾的双十节。 大清...

  • 生死迷踪(三)

    04 庆祝生日,送上祝福!是全世界地球人的习惯,其庆生活动的级别与差异依每个国家、民族、家庭习俗而定,没有固定的套...

  • 生死迷踪(二)

    02 2020庚子鼠年5月29日,是筆者与道侣小兰认识十周年且过同一天阳历生日的日子。因为这个看似简单的生日,对于...

  • 生死迷踪(八)

    08 人生通往大道之路有千万条,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克服千难万险的行者,才有可能达至终点,获得成功! 人之生死皆...

  • 【生死迷踪】(十六)

    俗话说:“计划不如变化快”。 细细思量这话包含自然之理。想必写作也是这个样子,原来设计的套路和脚本会随着时空转换而...

  • 生死迷踪(十二)

    世俗躁动不安的人心是危险的。用危险的人心去探索生命的奥秘,肯定会差之毫厘,缪以千里。 超凡脱俗无染的道心是微妙的。...

  • 生死迷踪(十)

    2010年5月25日清晨,北京飞往法兰克福的航班,在经过十多个小时飞行后降落在法兰克福机场。 筆者经过一番安检、提...

  • 生死迷踪(四)

    05 公元2020年是双春年和闰四月年,也是新冠肺炎(侵蚀呼吸)肆掠的一年。 什么是双春年? 双春年指的是农历一年...

  • 生死迷踪(九)

    丽雅和小兰1989年10月25日到达德国后,分别在不莱梅和美茵茨安家落户并有了子女。 2008年底筆者第一次到德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死迷踪】(二十三)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ue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