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80回 资治通鉴:始皇帝身边的泄密事件,谁是主谋?谁又被陷害?

第80回 资治通鉴:始皇帝身边的泄密事件,谁是主谋?谁又被陷害?

作者: 鉴史悟道 | 来源:发表于2023-12-10 09:28 被阅读0次

  秦纪二 第6卷秦始皇 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12年)

  【原文】

  乃令咸陽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帷帐、锺鼓、美人充之,各案署不移徙。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始皇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捕时在旁者,尽杀之。

  【译文】

  下令咸陽城周围二百里内的二百七十处宫殿楼台,都用天桥、甬道相连接,帷帐、钟鼓及美 女充斥其间,各自按布署登记,不作迁移。始皇巡行到某处居住下来,有敢于透露出他的驻地的,即获罪处死。始皇帝曾前往梁山宫,从山上望见丞相李斯的随行车马非常多,很不赞许。宦官近臣中有人将这事告诉了李斯,李斯随即减少了他的车马。始皇愤怒地说:“这一定是宫中人泄露了我的话!”于是审问随从人员,但是没有人承认。始皇就下令捉拿当时在场的人,全部杀掉。

  【解析】

  根据历史记载,嬴政自从统一六国后,就经历好几次刺杀行动,一次在博浪沙被张良刺杀,还有就是被荆轲刺杀,所以他对个人的人身安全重视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为了避免重蹈覆辙,嬴政不管去哪里,行踪都是绝密了 ,除了身边几个贴身内侍外,不可以透露给任何人,违者格杀勿论。

  然而,在这种高压政策下,为什么还有内侍愿意铤而走险,冒着生命危险去通风报信,只是为了让李斯减少随从?

  要知道李斯作为大秦帝国的二号人物,早已经位极人臣,前呼后拥这样的情形,早已经司空见惯,作为皇帝的嬴政不可能不知道身边臣子的做法。现在突然要求改正,显然不符合常理,况且这种风险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至少不值得冒着生命危险,去做这样的事情,那为什么还有人去做呢?

  一、李斯减少车马人员,只是偶尔之举,恰巧被嬴政看到。

  这种行为,显然不合常理。原因主要有几点:

  首先,恰巧始皇帝去梁山宫,恰巧在这个时候往山下望去,只是随口说了句,然而这个时候,李斯的车马却更换了。如果真是李斯无心之举,那为什么在以前没有更换车马数量,偏偏在嬴政发牢骚的时候更换?

  这个显然有中间人将始皇帝这边的信息专递给了李斯,李斯知道后,赶紧更换车马数量。

  其次,如果只是一次凑巧,或者偶然事件不足为奇,但是连续发生这么多次的巧合,如果说是偶然事件,那相当于把始皇帝当猴子耍。稍微头脑正常的人,看见这种反常举动,都会有所怀疑。

  所以始皇帝断定身边人泄密给了李斯,于是盛怒之下,下令“行所幸,有言其处者,罪死。”

  二、既然确定有人泄密,始皇帝为什么不彻查到底呢?

  擅自泄漏最高领导者的行踪,那可是非常严重的事情,关键泄密信息的接受人居然是李斯。

  李斯可是大秦帝国的丞相,秦王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主。现在居然有人在始皇帝身边给他传递信息,这个李斯到底想干什么?

  难道始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别人的掌控之中。假若李斯有什么歹心,再来一个刺杀皇帝的事件,这个问题的性质就很严重了。

  在中国,历朝历代,文武大臣结交皇帝身边的太监,侍从向来都是大罪,轻者杀头,重者满门抄家灭族。因为内廷在皇帝身边,掌握着大量绝密的信息但没有权力;而外廷代替皇帝行使权力,但缺乏绝密信息。这两股势力,都无法单独对皇帝,造成实际性的威胁。可要是勾结在一起,皇帝就如同没穿底裤,被架空了。

  既然问题很严重,李斯有勾结内廷的嫌疑,为什么到最后安然无事呢?其实并不是始皇帝不追究,而是找不到完整的证据链条。

  始皇帝将身边一干人等全部抓起来,逐一审问,居然没有一个人承认,最后为什么只处理内廷,不处理李斯?如果拥有绝对权威的一把手的秘书和二把手真的勾结在一起,这对一把手来说是难以容忍的事,不可能不处理二把手。

  但是为什么查不出来是谁。

  既然从内廷无从查起,那么可从李斯那边查,肯定能找到向李斯通风报信的接头人,只要找到这个人,顺藤摸瓜就可以查到源头,而李斯不会不说,否则他不可能安然无恙。除非信息透露出来的某一个节点,被人掐断了。

  三、李斯不可能是主谋,只有第三者在其中操控。

  从始皇帝看李斯的马车数量,到李斯减少马车数量,这整个过程中,李斯自始至终都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唯一主动的地方就是撤掉部分车骑。

  如果李斯提前知道嬴政在梁山宫,那么他绝对不会搞前呼后拥的大排场,因为无论在什么场合,下属的排场超过上级领导,显然不符合常规。既然李斯敢于前呼后拥,显然李斯是不知道嬴政在梁山宫这条信息的。换句话说就是李斯并没有从宫里获取信息的能力,并不是李斯和内廷相勾结,而是另有其人。

  既然李斯和内廷不存在相互勾结的嫌疑,那么内廷为什么要给李斯通风报信?笔者认为有两种可能,一种就是单纯的讨好李斯,冒着生命危险来讨好别人,显然是傻子,难道不知道始皇帝的厉害吗?

  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内廷受到他人胁迫,要他想办法陷害李斯,通过让李斯撤掉车马数量的方式,让始皇帝误认为李斯和内廷相互勾结,从而借助始皇帝的手除掉李斯。

  那么到底是谁会干这样的事情呢?

  从情形上来看,始皇帝安排人彻查此事,毫无结果,要么信息在某一个节点上被人灭口,要么通过一种特殊的方式传递信息,导致追溯不到源头。

  所以说不管是内廷中有人故意讨好李斯还是有人陷害李斯而传递信息,都跟李斯本人没有关系。但是内廷中有人勾结外廷这个事是板上钉钉的,但是就是查不出到底谁在暗箱操作,所以始皇帝大怒。这就是他杀光在场的所有人,没有动李斯的原因。

相关文章

  • 卫子夫8

    前言:随着太子起兵的真相大白,皇帝暴怒不已,决定诛杀陷害太子的人,主谋江充已经伏法,但天子的雷霆之怒需要有人承担,...

  • 谁是主谋

    朋友打电话过来,突然问我和某某熟悉着没。谁?一点影响都没有,我答道。听朋友说是我们的高中同学,现在在市幼儿园当幼师...

  • 破障(57)

    有效的背景,有目的的事件,在一个适当的时间,迎接主角的出现。 谁是谁的谁,谁在谁身边。 谁和谁有矛盾,用刀还是剑。...

  • 皇帝疑甄嬛设计诬陷华妃-我看《甄嬛传》

    视频来源:电视剧《甄嬛传》第23集35’00---37’06 事件背景:甄嬛抓住刘畚交与皇帝,刘畚供出陷害眉庄的幕...

  • Block和代理协议

    代理协议: 1.要确定谁是代理对象,谁是被代理对象。 事件在哪里产生,谁就被代理对象。 事件在哪里响应,谁就是代理...

  • 2018-11-18

    “是的,就是这样,她被人剥夺爱情权,她认为谁是主谋,她就去惩罚谁,因为我们的法律上没有维护爱情权的条例,查理。” ...

  • 不做看客

    一、谁是谁? 交代事件主要经过 思考谁是谁:A发生争执的当事人 B围观起哄的人 ...

  • 皇帝派大臣审讯自己亲弟弟,大臣烧光罪证空手见皇帝,后因此升官

    西汉孝景皇帝中二年,秋季。朝廷发生了一场大事件,景帝的十多位近臣接连被刺杀。 主导这一事件的背后主谋,就是景帝的同...

  • 谁是谁的谁?

    谁是谁的思念? 谁是谁的幸福? 谁是谁的过往? 谁是谁的港湾? 谁是谁的微笑? 谁是谁的泪水? 谁是谁的心结? 谁...

  • 你是谁的谁

    谁是谁的伤悲 谁是谁的眼泪 谁是谁的傻瓜 谁是谁的结局 谁是谁的剧情 谁是谁的背景 我是谁的谁 你是谁的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80回 资治通鉴:始皇帝身边的泄密事件,谁是主谋?谁又被陷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peuug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