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Y上周回国了。几年前她和男友一起前往美国攻读博士学位,今年春天男友博士毕业回到国内一所名校当老师,她也计划明年毕业后回到国内学术界工作。
虽然在国内行程只有短短的两周,而且早已被工作、探亲、订婚等预定,但作为为数不多的“灵魂密友”和女儿的干妈,我们自然是要见一面的。
Y是我大学时代最好的朋友。在我心中,她一直是个美丽、自在、不被世俗羁绊的“小精灵”。她生于书香门第,父母都是知识分子,对她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她不负众望,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诗词典故信口拈来。她会演奏小提琴,博览群书,写一手好文,知识面极广。在我孤陋寡闻的大学时代,是她带着我穿梭于各种其他专业的课堂,向我灌输着听不懂的经济学原理,从她那儿我第一次知道“财富的积累要靠钱生钱,而非挣工资”的道理。
Y爸爸在地方上一家国企担任领导工作,在我们大一时就调到北京,后来他妈妈也来北京工作,全家定居帝都。大学期间她虽住校,但每周都能回家,回来时带一堆好吃的分享给大家。对于当时恋家的我来说,有房、有车,又有父母在身边的Y同学深得我的羡慕。
Y的男友L是我们学校金融学院高一届的学长,地道北京人,高大帅气,对她一见钟情,为了在一起,他放弃了研究生学位与Y共同申请同一所美国大学读博士,两人感情非常好。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我早已不能免俗地结婚生子,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做着一份不痛不痒的工作。而他俩,在遥远的大洋彼岸,读书跑步,为前途光明的未来不断努力。
对于他们毕业后回国发展的计划,作为朋友,我是蛮高兴的,想到今后的周末有人能陪着逛街,伤心难过时可以随时打个电话过去寻求安慰,就充满了深深的幸福感。
这就是闺蜜,她不需要每天都在你身边,但在你需要的时候,绝对是毫不犹豫,一马当先地出现在你的身边,耐心地听你说那些没法跟别人诉说的委屈,感同身受地为你分担,为你出谋献策,陪你一起落泪一起笑。
按照前几年的惯例,见面定于我单位附近的一家餐馆。虽然离上次见面已匆匆过去两年,我们之间的感觉却像被时光冻结似的,从未改变。
他们俩就这样穿着日常的衣服,大大咧咧地出现在我面前。Y还和两年前一样漂亮,但多了一些成熟的韵味,但按她的说法是变老了。刚走进大门,远远地刚看到我,她就叽里呱啦的说着刚才停车时发生的趣闻,放佛我俩昨天刚刚见过。她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女孩,从来让你感受不到和她的距离感。
我一下子有一些愣神,放佛穿越回四年前的某一天,他们也是这样,开车来找我,坐在我的对面,义愤填膺地威胁我要多点一个菜他们就坚决一口不吃让我带回去。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场景,却是相同的人,相同的话语,以及不变的情谊。虽然没有拥抱,但也没有几年没见的疏离感,于是我们仨就这样边吃边聊起来。
话题自然落到他们未来的规划上。说到结婚,自然说起买房子的事情。Y说他俩想买一套房子,最好是学区房,但现在北京房价正处于高位,学区房动辄数十万一平,鉴于居住需求又不能买的太小,两人刚毕业实在是承受不住这个负担。
家里支持方面也遇到了一些问题:Y爸妈希望卖掉现在的房子再填补点置换一套学区房,L的父母虽然能给他们一套西城区的老平房,但面积很小无法满足需求,老人又不允许卖掉。他们俩既不想跟父母生活在一起,又解决不了经济上的困难,非常苦恼。
Y郁闷地跟我说,为了房子的事儿,最近真是烦恼的要命。
我建议她往前看,两个海龟博士,L又是金融专业,工资高,平台好,肯定前途无量,先别着急。
L:年薪40万又怎样,能买得起房子吗?
我:那个老房子不也是学区房吗,到时候把孩子户口落那里不挺好的?
L:不行,那个小学不好,幼儿园和对口初中还不错,但小学太差劲。
我:那XX单位那片怎么样?
L: 那里有对口的好初中吗?
我:......
后来,我还是说了一些鸡汤——钱没那么重要,工作了慢慢积累房子迟早会解决的blabla,但貌似他们暂时也听不进去,面对这个话题我无能为力,只好岔开了话题。
分开后,我的心情莫名地低落。
我一直以为,单纯的Y会像大学时候一样,永远单纯地做一个不论世事的小公主,做一个沉浸在诗词古乐中的才女,不会被这些世俗琐事所烦恼。
没想到,到底是我单纯了。读了那么多书,上了那么多年的学,我们还是逃离不出物欲的魔爪。数十万年薪照样买不了学区房,博士学位也无法带来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在这个物质财富疯狂增长的时代,在这个“没有精神生活的物质时代”,太多的人,被金钱和物欲所俘虏,他们拼命工作,拼命挣钱,追求不断地加薪晋升,期望能过上更好的生活,期望能拥有的更多更好的东西,他们的全部心思放在对名利、金钱、奢侈品的汲汲营营和升级换代中,他们认为没有物质空谈精神只是扯淡。
我j接受别人有这样的观点和取舍,但是我仍保持自己的观点。我一直坚信,金钱与物质不能作为人生的主旋律,只有精神上的满足才能给每个人带来真正的快乐。如果没有精神追求,一昧臣服于物欲不只不会让你感觉人生美好,前途清明,反而会让人陷入更疯狂地占有、迷茫、再占有、仍迷茫的怪圈中,不能自拔。
“拥有越多越好。钱越多越好,财富越多越好。商业行为越多越好。越多越好,越多越好。我们反复地对别人这么说——别人有反复地对我们这么说——一遍又一遍,直到人们都认为这是真理。大多数人回收塔迷惑而失去自己的判断能力。”——《相约星期二》
最近在朋友的推荐下,在读李开复的《向死而生》,书中描写了他在与癌症抗战的过程中整个心态的变化过程“这段时间我深刻感受到身心的痛苦及家人无微不至的爱,让我懂得分辨真正有意义、值得我奋力去追求的是什么......我更真切地知道,生命该怎么过才是最圆满的。”
或许只有经历过生死劫难的人才能最大限度地接近生命真谛。临终前的莫里教授说“学会了死,就学会了活......我们过多地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
西方有句谚语“最富有的人不是拥有最多,而是需求最少”。
宋代诗人苏东坡云:“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
鸿飞哪复计东西。”大意是你知道人生到处奔波像什么?很像鸿雁踩在雪后烂泥上一样。雪泥上暂时留下了爪印,鸿雁飞走了谁知飞往何处。
可见,不论生前生后,金钱、名利、物质都是一场梦。评价一个人的一生是否成功的标准不应只用金钱和财富来衡量,而是:他的内心是否充满满足和喜悦?他是否尽力把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做到最好?他是否能够不断提升自己,体验人生的诸多可能?
没有人能够一蹴而就。想要止于至善,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我自己也曾走过一段弯路,本以为会一直迷茫下去,幸运的是,这个时代既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它教会了我持续学习,教会了如何我读书和思考,如何去追寻精神上的满足。现在的我,内心平静而满足,仍然向往着精神世界的丰富和安宁。我也相信,我的好友Y,聪敏如她,在经历“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后,终将明白人生的真正追求在哪里。
我们终将明白唯独爱、成长、包容、原谅才能带来幸福、充实、心安和满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