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名人的读书法
1.文学家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钱钟书从容读书,在书里获得片刻安静的时光,也是不错的选择。
2.学者顾炎武一直践行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智慧,行路是阅历。
3.书画家郑板桥认为读书要:“求精求当”。“求精”,是读书要选好书,读精品。“求当”就是恰到好处,要适合自己的水平和工作需要。
4.文学家欧阳修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提
出“计字日诵”的读书方法。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积少成多,持之以恒才有成效。你会发现,你读过的书,都藏在你的修养气质里,滋养着你的生命。
5.文学家苏轼说:“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之,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带着目的去读书,你能更快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
6.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中提出:“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所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会存精华,去糟粕。
7.儒学大师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这“三到”里,最重要的就是心到。
8.学者董遇说:“读书三余,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要挤还是有的。”
他人已经写好书,我们岂能白辜负,读书宜早不宜迟!
黄庭坚说:“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你读过的书,都变成了你骨子里的修养气质,甚至改变了你的精神面貌。因此,无论生活多么忙碌,读书不可停止。
余秋雨说:“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
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静下心,好读书,读好书,悟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