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老大跟我说:“写写今年应届生的工资吧”,拿到这个选题之后,小编的心情是这样的:
难道不知道应届生工资比我还高吗???
为了KPI,我忍痛在网上扒拉下来互联网行业18届应届生的薪资表 :
18届应届生薪资表
这些虽然都是互联网技术岗的工资,但据说一些非技术岗,比如产品、运营这些,白菜价也都达到了25w/year。
已经在职场打拼多年的你,一定会有几个比较糟心的时间点,其中一个也许就是当你看到一群刚毕业的小鲜肉,拿着比工作三年的老员工还高的工资。
这不是嘛,朋友圈的几位大佬也都发出了感慨:
上海某互联网金融公司产品总监
厦门某HR组织核心成员
连这些超级大厂的员工都已经怨声载道了,你说我呢?
我想了一下,为了广大老员工的职业发展考虑,如果我分析应届生们如何凭借一脸懵懂拿到高薪offer的,对于我们这些老员工,会更加心寒。
在职场上,经常出现这种新人工资高于老员工工资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薪酬倒挂。
抱着跟各位老员工一样,希望早日升职加薪迎娶白富美的心态,我帮大家梳理了一个好方法,也许可以帮你摆脱薪酬倒挂的厄运。
”2017年上半年,有一家公司想挖我过去,最后谈到了薪水,HR问我当前的薪水,我说18K,HR给我在现有基础上上调了30%,最终给我24K。我当时拒绝了“
我相信,很多已经工作的老员工都有过相似的经历,当你跟下一家公司谈薪水时,他们一定会问你上一家公司的薪水是多少,并以此作为参考。如果你在上一家公司的薪水很低,你就很不愿意说出来,因为这会影响你的薪资谈判。
我有两个小伙伴,他们也是跟我一样,今年上半年开始准备换新工作,并且都已经成功入职新的公司。
第一位小伙伴,从国美跳槽到网易,薪资由原先的16K上调到20K;第二位小伙伴,从BAT中的某家跳槽到上海的互金公司,薪资由原先的18K直接涨到40K。
第二位小伙伴的跳槽经历是不是令人诧异?因为她打破了求职谈薪水的“锚定效应”, 根据她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以及市场行情重新跟企业商定了薪资。
所谓锚定效应(Anchoring effect),是指当人们需要对某个事件做定量估测时,会将某些特定数值作为起始值,起始值像锚一样制约着估测值。在做决策的时候,会不自觉地给予最初获得的信息过多的重视。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更换下一份工作的时候,你会给自己定下加薪30%、50%之类的目标。
即使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案例。就以即将到来的双十一为例,大家看到的各类打折活动,也可以用锚定效应来解释。
划去较高的原价,在旁边给出一个新的较低的价格,原价自然而然成为衡量商品价值的参照物,原价越高,顾客的锚定值就越高。最终,促成用户购买的几率也就越高。
那有没有正确摆脱锚定效应的案例呢?也有,比方说:去买东西砍价,抢在店主前面先说一个超低价,然后很多情况下就会围绕着这个低价慢慢螺旋上升。
所以呢,职场谈薪,和你在上家公司拿到的薪水本质上没有一毛钱关系。
因为,你们是在根据你能给公司带来的价值以及市场行情重新商定薪资。而不是锚定在你上一家公司的薪水上面。
怎样打破锚定效应呢?
1、市场调研
很多第三方经常会做一些调研,发布各行各业不同工作年限员工的薪资水平。我们可以找到这些报告,看一下行业内,自己目前从事的职业、所在的级别、工作年限的平均薪水,作为评估自己薪水的参考。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企业的HR、猎头和身边的同事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具体薪酬情况。
2、客观评估自身价值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经过缜密的市场调研拿到行业平均薪水之后,我们要重新审视自己目前所处的位置,自己是处于平均水平线上方还是下方。
客观评估自身价值,不仅与薪水挂钩,也能够帮助自己正确认知自己。假如你发现,自己的工资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请谨慎跳槽,也许会越跳越低。
3、了解目标企业薪资水平
确定了自身的价值之后,需要进一步了解目标公司的薪资水平,这样也能够避免因为公司本身薪酬福利体系的问题,导致你不能拿到符合自身价值的薪资。
关于了解企业薪资的渠道,小编推荐几个,比如看准网、Linkedin、脉脉等,也可以通过身边的人脉来完成收集。
4、为自己定价
当你有了对自己的估值,确定了目标企业对你将要应聘的岗位设置的薪资范围,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谈薪水了。如果你自己的估值低于企业的薪酬范围,可以提高自己的报价;如果你的估价和企业给出的范围相当,可以稍微报高一点;如果你的估值远远高于企业给出的范围,那就可以换下一家了。
切记,职场谈薪,一定要忘掉自己现有的薪水,不然又会陷入锚定效应。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