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小瑾鹏的这篇只有短短八分钟的《博物馆讲解员》的演讲,我们每一个成年人的心里都会升起一个字——那就是大大的服!
为什么如此小的年纪却有这么深厚的功力呢?他的这篇演讲究竟精彩在哪里?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整篇演讲的特点,那就是——生动。对博物馆的文物或生物进行讲解,其实是比较枯燥的,可是小瑾鹏,却把一个个枯燥的内容,讲得妙趣横生。
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从他在演讲时身着的服装,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这是相声表演时的传统服装,叫做长衫,也俗称马褂。他的这个演讲,甚至都可以说是一个单口相声。
相声,是我们中国传统的曲艺之一,它讲究说学逗唱。小瑾鹏是如何加以运用的呢?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他是如何运用相声的方式来进行演讲的?
说、学、逗、唱
说,在相声里面,就是说话。可它不是我们平常普通的说话。它不仅是把一个事儿说清楚,说明白,还得说得有趣。
比如,小瑾鹏在讲到多细胞动物海绵的时候,就说,“这和我们平常洗澡的海绵不一样”;再说猫头鹰的时候,他说“猫头鹰绝对是不挑食的好宝宝”;甚至在说英文的时候,“long long time ago”还拖了个长音,博得大家的哄堂一笑。
学,其实就是模仿。很多演讲者抱怨,自己讲得不生动,其实就缺少模仿这一环节。
小瑾鹏在讲到四羊方尊时,他形容自己急迫的心情冲到地下一层,扬起手做了一个要快步起步走的动作。说起最早的生物需要用电子显微镜来观察,他又把手放到眼睛前,做了个眯眼的动作。形容海星吃东西,把胃吐出来,罩住食物再吐回去,这一段的动作也是活灵活现。更有趣的是说到鸭嘴兽,说鸭嘴兽走路,就像宋小宝跳舞一样,接着还模仿了宋小宝跳舞的样子,还真的是挺像的。
逗,是抖包袱。在这个演讲里面,小锦鹏最后放出彩蛋的时候,他就抖了个包袱。说霍加狓,你们绝对猜不到它在哪?说的我很想知道它到底在哪!
结构清晰
另外,小瑾鹏的这篇演讲,结构非常的清晰。
平时我们光顾着听相声,绝对没有注意到,相声里也非常讲究结构性。分为垫话儿、瓢把儿、正活、底四个部分。
垫话儿,就是即兴的开场白。比如小锦鹏最开始的那一段贯口,就是非常好的开场白,也是相声里经常运用的方法。贯口,在相声里是一种传统的基本功,就是把一长串的名词,非常节奏明快、一气呵成的说出来,像一串珠子串在一起。小锦鹏的这段表演,就把很多拗口的生物名称连在了一起,一口气说完。台下的观众,怎么能不鼓掌呢?
瓢把儿是过渡性引子。说完了开场白,小锦鹏就是以“为什么我喜欢当讲解员”,作为一个引子,来切入正题的。
正活就是正文。小瑾鹏对几种文物,和自然界的生物的描述,构成了这篇演讲的正文。也是最精彩的部分。
底,就是结尾。最后小瑾鹏说,讲解是一件严肃的事情,绝不能天马行空。让观众被他的演讲逗乐的同时,也对他肃然起敬。
给点建议
如果说一定要给建议的话,那就是北白犀那一段。小瑾鹏是希望通过北白犀这种即将灭绝的动物,让大家增强环保的意识。但他简单的说了,“自己得知这件事情,心里很不是滋味”。可如能在这里添加几笔更加细腻的情感刻画,便更能让观众引起共鸣。
但他在这点上的节奏处理就比较快,观众还没有开始入戏,接着又被他下面的事儿给带出戏了。
所以一篇好的演讲,在节奏上有快有慢,基调上有俏皮有悲伤,会让整个演讲的层次更加的丰富,更有感染力。就像我们的小品一样,不总是有欢乐,也不总是悲伤。
最后,看完了小瑾鹏的这篇演讲,不知你对演讲有什么新的认识呢?欢迎给我们留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