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自己一直处于一种“知行不合一”的状态,内心想着要改变,但行动上却不愿意去做。之前写过文章分析过原因,但都没有找到那个“点”。
W:你能告诉我,我到底因为什么,总说要改变,却怎么也做不到呢?
I:那过去历经几次改变,你经历了什么?最后你选择要改变,是因为什么?
W:我记得第一次的改变,开启了我的阅读。当时是大三,恰好在那时候我刚失恋。本来我想着跟那个女孩好了之后,考研读博,或是留在武汉找份工作,但失恋后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那时的我,一片茫然,不知何去何从,既不想读研,也不想去找工作。
恰好在那时,老爸老妈带着我去见他的一个客户。原来他们是想借此给我打开视野,给我多条路。因为那位客户的孩子在德国留学,老爸老妈也不知道这是不是我想要的,所以带我来听听别人怎么介绍的。结果我并没有心动,觉得去德国太远了,还得学德语,太麻烦,不想去做,于是就没回应。
而后大四做毕设时,导师推荐我去水生所做助手。有意思的是,实验室的大师姐也是从德国回来的,当时她也给我介绍很多在德国的见闻,这非常的吸引我。
除了当时接触到很多的留德信息外,当时还有一个原因让我选择阅读的。那就是身边的同学要么在找工作,要么在考研,而我一直还在迷茫徘徊中。虽然几经周折,我选择留德这条路,但其实我并不知道能否走下去。而且当时既要往返武大和学校间,同时还要学习德语,时间非常紧迫,于是我就到网上开始找书学习时间管理。如果我不这么做,毕业后可能我就不知道去哪里。我可以回老家靠父母,但内心也有些许不情愿。也就在这时候,我开启了阅读,认识了warfalcon和秋叶,模仿他们阅读。
第二次改变,刚好也是处在失恋的时候。当时还在防城港,我想着留在那里,和那个女孩一起生活。而起初父母很不同意,但我跟他们力争到底,跟他们说了很多,最后也勉为其难地答应了。我以为任何事情只要按照这种方式进行下去就安心了。但没想到,那个女孩选择了离开。当时我痛苦万分,不知道接下来何去何从。
有意思的是,我就是在那时候认识海思的。她说想要采访我,了解我是怎么坚持阅读和写作的。其实那天见面前,我还在犹豫,因为处于失恋状态的自己,并不想让别人看到自己脆弱的一面。而且当时见面还要去很远的地方,内心十分不愿意。而最后我还是选择了跟她见面,原因是她一个女孩子过来见我不容易,而且人家也很有诚意。也因为这个选择,让我交到了今生的好朋友。
其实,那时候的改变,更多是海思陪伴着我一起走过的。当时我们经常通电话,聊学习,聊个人成长,聊原生家庭。海思给我介绍了翔哥、曼陀罗等很多东西,她也让我去尝试很多东西。一开始我是拒绝的,紧接着是犹豫,最后才是敢于行动。这个过程的改变,也是基于我们两人信任的积累。我第一次尝到了有伙伴同行的感觉是多好。
第三次改变。是近几年最大的变化。我放弃原有安定的体制生活,选择从防城港回到南宁,在私企打工。当时促使我做出这个选择的最大原因是:一是受翔哥和海思的影响,二是在体制里我看到了几十年后的一成不变的生活,同时在那里工作人变得慢慢丧失了热情。于是,当时顶着周围父母和长辈所有人的压力,毅然选择回到南宁,选择了现在的工作。
I: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这三次改变都有一个共同点,你觉得那是什么?
W:就是原来的路,已经走不通了,我必须要做出改变,因为如果不做出改变,我就会一直迷茫犹豫下去,人生很可能就废掉了。
其实,现在也有很多“路”是走不通的,只是我不想去面对,内心会抱着一点幻想,不相信自己的直觉,觉得坚持下去总会有改观吧。也许我在等着生活再次给我痛击,把我打倒在地,我才愿意改变。
I:但其实你并不是这样的人,因为前面几次的改变,你都没有等到那个时候。对你来说,现在做任何尝试,你都给自己留了很大的试错空间,这是你为自己争取到的,也是这几年你的积累。只是你愿不愿为自己而努力,这次不再像过去那样,有人引领你,有人替你选择,这次完全靠你自己了。
W:原来我是这么固执,不愿意面对不确定性的人。说实话,如果生活没有把我逼到墙角,可能我都不愿意改变。
I:但这次不同,要么你什么都不选择,继续沉沦、犹豫、迷茫,然后等到生活给你痛击才会改变,要么你选择试错,体验试错带来的伤痛和挫败感,拼一把得到自己想要的生活。现在就是这样,你会怎么选呢?
W:我会选择后者,既然都是痛,那么就选择带有希望的痛,我愿意做出改变。
I:只是改变不是说说而已,这你也知道的。接下来该怎么做,就是今年要做的事情了。
l�<){��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