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的上一篇文章https://www.jianshu.com/p/4d38a46f0e6f提到,绝大多数标签,是一种对概率的考量,在很多时候,用标签去给人定下一个基础印象,可以很快分类,再根据标签的性质安排接下来的策略。
标签化政治上不正确,但这是事实存在的,又极其好用的方法,好与坏,跟工具无关,只和使用者的心性有关。
那么用标签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是“说服”。
不管你承认与否,一切生意环节的本质,都是说服。例如你需要说服你的候选人到你公司来上班,说服你的 员工努力工作,说服消费者为你买单,甚至开除员工也是说服。
“说服”的本质是改变或者调整对方的意图,并让对方跟你合作。
也许你会说“我是个说服能力特别差的人,我经常被别人怼得哑口无言……”
说服能力和口才的关系其实没有那么大,说服力差的原因可能是陷入了海量信息中,找不到重点;或者是出于潜意识的懒惰,找一个自己熟悉的逻辑往死里发挥;也可能是高估了道德在商业社会中的力量。
总之有无数可能,但最终都导致了一个结果:你忽略了“被说服对象”的角度。
为什么我们总是不能找到对方真正想要的东西,就是因为我们忘了设身处地的精髓,是“充分了解对方的希望和恐惧”。
比如一个中层干部,说公司里有一个关于薪资的制度,某个下属拿到薪资后,基于自己对制度的理解,人物薪资发错了,但老板认为没发错。这位中层干部夹在中间很难做人。他是如何跟老板沟通的呢?他一直在解释“制度”,根据“制度”应该给钱。
但他没有站在老板角度去考虑,制度不是法律,公司的制度解释权在老板那,老板就是不给你能怎么样?
老板的希望是员工创造更多的价值,恐惧则是创造价值的员工离开,中层一直说制度问题,那属于道德碾压。
如果中层强调这位员工有多重要,薪资问题可能导致他离开,老板会不会感到害怕呢?自然就会把薪资给发对了。
二,
商业社会中,不管是实物还是虚物,你都得清楚他作为一个人,希望和恐惧在什么地方,给对东西,对方才有可能跟你有效合作。
其余的小技巧,比如共鸣、共情、道德、利益本身,都不是主要矛盾,最多只是暂时的解决办法,无法达成强有力的说服效果。
那么如何找到对方的希望和恐惧?
直接问当然不现实,剩下的选择就是借助标签。
人是由各种各样的社会因素构成的,你不可能短时间内就了解一个人。但借助标签,可以快速认识一部分,虽然有偏差,总比什么都不清楚要好的多吧。
三,
标签有很多,我提供四组相对比较关键的标签。
出身:家庭背景和学历等。
个人圈层中,同龄同性的职业状况。
现家庭状况。
过往职业经历。
1.出身:家庭背景和学历等。
对方越是年轻人,越应该注重这个标签。
因为这个标签覆盖的年龄区间,占据他生命年头的比重较大,对他的影响也是最大的。
比如在中国,一个25岁的年轻人,工作三年,剩下的22年都是受家庭和学校的影响。
加入你有两个员工,同样的只为,一个是知识分子出身,一个是富二代,他们在职场上的希望和恐惧一样吗?
甚至不同的学校也有不同的观念,北大和清华的毕业生在观念方面也会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2.个人圈层中,同龄同性的职业状况。
相比吸引异性,打压个人圈层中的同龄同性,或者与之攀比,才是多数人的“希望和恐惧”之源。
比如,现代30岁女性因消费引发的负债率很高,为什么呢?至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身边的朋友都花了很多钱在“变美”这件事上。
同理在职场中,你需要注意的是对方在同圈层同龄同性的职业状况如何。
比如在你的行业,一个人到了30岁通常是总监级别或者60万年薪,你应该对28岁的人给出怎样的承诺呢?
恐惧的例子则是,当经济下行的时候,很多行业的基层员工都失业了,转行了,或者被裁员等等。
每个人都有衡量自己生活是否还可以的标杆,这个标杆体现在职业上就是“同圈层同龄同性”等等表现。当你熟悉你要走心的那个人的这个标签,你就可以煽动他的希望和恐惧,并与你自己相关联。
3.现家庭状况。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伦理观比较多元,尤其是在大城市,对“家庭”的价值观几乎五花八门。
是否一定要结婚,是否要小孩,几个小孩,通常对应着若干种价值观。
是否已结婚,是否已有小孩,则对应着若干种风险偏好,如果落实到性别上,还可能产生投入时间上的差别。
这些事不方面公开讲出来,只适合你用于内部的观察和管理。
4.过往职业经历。
越是年轻人,或者越是工作时间短的人,过往职业经历的影响就越小。但工作时间长了,这些就极大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模式。
比如传统的食品供应链人员,常常是停留在过去的“卖方”思维里,对成本结构,财务卡的很严,而在用户体验方面存在很多跟互联网企业人员的摩擦。
这种说服工作完全可以围绕恐惧来展开,因为传统食品工业日暮西山也确实是事实,大量的人被裁员,薪资在全行业也没有竞争力,整体来说就是淘汰性很高。
当你在他面前说这些事时,你实际在暗示他做事方式是极其容易被淘汰的,调整做事方式是必经之路。而如果你只是跟他聊“你做事方式不行”,他可能会反抗,跟你杠上,你也达不成自己的目的。
但你把恐惧以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谁都会觉得害怕。
四,
一切生意环节本质都是说服工作。说服工作需要了解对方的全面人格,即作为一个人,他的希望和恐惧在哪里,并将自己能交换的东西,与对方的希望和恐惧挂钩。
了解对方的希望和恐惧,首先要尊重和理解他们的文化,而不是一厢情愿去想象他们要什么,再把自己的东西强加于他们。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心灵缺口,理论上,没有人是不能被说服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