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写到,杨老二娶了媳妇,欠了一屁股债,新媳妇没办法只好与他精打细算的过日子。
好在杨老二本质不坏,新媳妇有点手段,逼着一起省吃俭用,养猪养兔子,做手工,日子像模像样过起来了。
两年过去,新媳妇变老媳妇,肚子没有动静,急坏了杨老二的爹,于是村里人出主意,领个孩子引一下。村里有个习惯,不生孩子的人家,只要领个孩子,在前面引着,自家的孩子就会一个一个跟着养出来了。领的孩子叫来娣,三岁了,母亲也是病死了,她爹养不活了。
来娣到家第二年果然杨老二家的开始大肚皮生娃,而且三年生了两个儿子,把一家人开心的不行。老二家的却开始表现出书本上后妈的特色来了。她指挥着一个六岁的孩子开始干家务,带孩子,做的不好会打的青一块紫一块。十岁了,还不让去读书,村里人说了后,才勉强去读书,但是从早到晚要干很多活。除了带两个弟弟,她必须要割草喂猪,喂兔子,烧晚饭,老二家的会把米称好,其他的按好手印,不让她偷烧,柴也是定量到几斤几两,烧不开只能自己树林里去捡木柴。她每天晚上还必须摇五斤石棉纱,否则就别吃饭睡觉。
杨老二每次想喊女儿算了吧时,都被老二家的严加训斥。在老二爹走后,老二家的成了家里绝对的一把手。
小弟弟是个老实头,不声不响,大弟弟从小就脑筋活络,把邻居家东西打摔弄丢,邻居上门,招娣总是那个让老二家下狠手的替罪羊。而且还不准哭,把弟弟也吓得不轻。杀鸡儆猴的成语,让目不识丁的老二家用的游刃有余。
直到有一天,门口来了一个带着帽子的中年人,说是招娣亲爹,说现在生活好了,想认回女儿。老二家的才发慌了,在招娣明确表示不离开时,终于开始用上怀柔政策。
时光飞逝,杨老二在二十多年的日子里,一直处于被统治地位,经济语言都没啥决定性地位。老二家的让做啥,他大多数是不多啰嗦的,偶尔发发牢骚,结结巴巴骂几句人,或者一个人在大门口吃一包烟就可以解决。
写到这,是不是大家觉得,重点不对了?杨老二,难道没有啥拿的出手的东西吗?不是的,杨老二的特点在困难时期无法展示,在后来的日子里,他逐渐就发挥了,他做的一手好点心,粽子小笼包酒酿……各种吃食都堪比卖家。
可惜,这是他后来才被大家发现的。困难时期,他只是被老二家指挥的下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