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第一节课,和孩子们一起阅读了《父爱之舟》。用课后题目串起整节课:课文中的哪个场景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孩子们交流时,一孩子的深入理解引发了我的共情:
他印象的是这个场景:“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要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我拿着凑来的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散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芸到的新滋味了。”他抓住了“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不少的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谈出了家里人在把钱都 给了作者后,家里人在家里过的日子可辛苦了,但是父母毫无怨言,可见慈母情深、父爱如山。
好一个“家里人在家里过的日子可辛苦了!”他一句话把我拉回了初中时光。初中物质生活的日子是辛苦的:初中学校是在离家20里地的镇上,每个周六下午两节课后步行回家,而周日的下午又要步行挑着一周的干粮(54个地瓜面煎饼)回来。当时我和老弟是同时上学的,因为他是男生,每周要比我多带六个煎饼,即使这样,VN每个周五的晚上就没有饭吃了,以致于在应该长高的年纪个子给落下了,以至于现在他一双穿45号鞋的大脚顶着才刚一米七的个子。因为我们两个人同时捎干粮,老娘每周六雷打不动地烙煎饼。后来我们才知道,当时家里能吃的也就是每周那100来个煎饼,而大多都被我和老弟带走了,虽然我和老弟因为吃不饱饭而落下一到周六上午就浑身哆嗦的低血糖的毛病,但我们从没有提出过分的要求,而且一直庆幸我们能够一直读书,即使在中学毕业后面临着不能同时读高中我只能考中师,我们也一直非常感恩父母。应该我们也是和作者一样,体会到了家庭的那份艰辛滋味,所以我们的考试从来没有落过榜……
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谈到了这一段。情不自禁地就潸然泪下。在我的共情之中,孩子们这节课的表现特别突出:孩子们。兴奋的猜出了“籴”米中的籴的写法,谈出了作者那份责任与担当,知道了“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渊源与意义……
走进这样的课堂,才能真正品尝幸福的味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