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关于书法理论和实践的问题
没有科学的理论,也就没有有效地实践,对于经过几千年发展而传承下来的、丰富的书法理论,无容置疑,我们应该潜心研究,兼收并蓄,但是更重要的是实践问题,从现实情况看,相对于书法而言,如仅仅是一些所谓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在从事着个人的书法练习,缺乏书法实践的社会性、群众性,可以这样说,任何艺术如果脱离了广大的社会现实,它肯定会走向死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95584/b3ef0f2fc026deca.jpg)
如果我们回首反观中国几千年来书法发展,就不难发现中国书法之所以能够源远流长而贯穿古今,与它几千年来的实用性息息相关,换句话说,中国书法艺术之所以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是因为毛笔在这几千年来一直作为中华文化的一个工具而得以广泛的应用的结果,如果我们在仔细、认真地研究我们现在尊崇的一些名帖,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圣教序》等,在当时无不是书信来往、兴致所至的产物。所以中国书法如果要在现实和以后要得以繁荣和昌盛,必须探索它的实用性、社会性,换句话说,中国书法应和现时的硬笔使用相结合,延展、探索它的社会性、发展性,从而进一步把它发扬光大!
另一方面,现今不少书法爱好者,总是在读帖、临帖,而一旦脱帖则往往无所适从,其实从本质上来说,这与思悟有关联,更与书法的实践有关系,面对浩如烟海的书贴、碑帖,我们不仅要临帖,更要读帖、思悟,“学而不思则罔”,并且在此基础上要勤于书法实践——多写多练,这样才能真正的在实践中领悟和掌握到书法艺术的精髓。
![](https://img.haomeiwen.com/i21095584/d43bb7dbde61895e.jpg)
一言以蔽之,任何一项艺术只有和实践相结合、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其才能真正的具有生命力和发展的无限空间,否则,它只能是“爱好”,并且导致其进入陈列馆“木乃伊”的尴尬境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