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开启了中国改革事业的新征程,李克强总理履职之初就表示:“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现在要让这个利,更多地落在百姓身上。”而涉及百姓利益最直接的就是民生大事,民生问题是中国改革最大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最大的政治,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政绩。民生关系百姓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只有不断出台以百姓需求为中心的惠民政策,将政策贯彻到最后一公里,才能真正让百姓享受到国家政策的红利。近年来,惠民政策密集出台,资金投入越来越多,保障标准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全面开放二胎、生态补偿等实施使百姓得到了切实的好处,让百姓分享了政策红利。
惠民政策要反应百姓所需,代表民“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民”字频现,可见民生问题已然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出台了海量的惠民政策,涵盖了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单独两孩”政策,解除了年轻一代的后顾之忧;生态补偿机制,平衡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之间的关系;户籍制度改革,则实现了城乡制度之间的有效衔接。一系列的惠民政策都针对百姓突出的问题有效改善了百姓的生活。
惠民政策要走好通往百姓的“最后一公里”。行政部门针对特定群体出台了惠民政策,而政策辐射的对象却不知情,在困难中跌跌撞撞,却抓不住政府提供的救命稻草。要实现政策与受众的无缝对接,职能部门要变被动受理为主动服务,根据受众特点,因地制宜搞宣传,针对当地百姓实际情况。举例来说,对于惠农,由于农民信息比较闭塞,相关人员应多走基层,在和农民实地交流中传达、解释好政策,主动帮助百姓申请惠民政策,而不是守株待兔。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虽说惠民政策涉面颇广,但说到底要落实但基层、落实到群众,既要贯彻执行,又要切合实际。
“治理之道,莫要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不断改善民生,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主要内容的“中国梦”的题中之义和最终理想。只有不断体察百姓之苦,寻求百姓之需,提出相关惠民政策,让惠民政策切切实实落实到百姓身上,才能真正提高人民幸福感,才能真正实现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网友评论